电子战,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词汇,其实它早已悄无声息地渗透进现代军事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电子战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不仅可以远程猎杀美国的爱国者系统,甚至还倒逼F35进行4次紧急升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电子战到底是什么?
电子战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它的历史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长。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普奥战争时期,那时候普鲁士人用电报传递情报,而对手则想尽办法去窃听电报内容。
后来无线电问世,军事通讯更方便了,电子干扰与反干扰也逐渐成为一门正经战术。等到雷达技术在上世纪初登上历史舞台,电子战才真正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不仅可以通过捕捉雷达波定位敌军,还能制造假信号欺骗对方。随着技术不断演进,电子战也逐渐从辅助手段走向核心战场。
按功能分类的话,主要包括电子支援和电子干扰。而中国在这方面虽然起步不算最早,但近十几年来进步神速。
2017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就明确指出,解放军已经把电子战视为和海陆空作战同等重要的作战形式。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很早就将电子战与网络战融合在一起。
不像美军那样习惯把这两样分开看待。用专家的话说,这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主打数据,一个主打硬件,合起来才是完整战力。
也正因为技术路线清晰、投入持续,中国电子战能力逐渐覆盖了陆、海、空、天多个维度,不再只是单一领域的干扰手段,而是走向了全域作战的新阶段。
说到这里,你或许会好奇,这些能力到底在实际中有什么表现?就连美国的爱国者系统也会被远程猎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爱国者”不再靠谱?
爱国者防空系统,大名鼎鼎,曾经是很多国家防空体系中的金字招牌。但你有没有想过,再先进的系统也有软肋?
近几年,多次实战和模拟对抗显示,爱国者在面对饱和攻击或高性能电子干扰时,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可靠。
2018年,有媒体报道指出,中国的歼-10B战机配合鹰击-91反辐射导弹,能在两分钟内有效压制甚至摧毁爱国者的雷达阵地。
鹰击-91超音速突防、专打雷达的特点,让它成为电子压制的“利器”。而爱国者系统本身也存在先天性短板,难以应对大量低空、低速目标,其中就包含了无人机或巡飞弹。
换句话说,你防得住导弹,却防不住蜂群。而中国并没有只停留在单一武器或单一战法的层面,而是把电子战融入到系统化作战中。
天上飞的歼-16D电战机、地上控的干扰系统、海里游的电子侦察船,甚至太空中的卫星,都在一张大网里协同工作。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方报告屡次提到,中国已具备多维度、全频段的电子战能力。而这种能力,还不仅体现在防御层面。在进攻性电子战中,中国同样能做到发现即摧毁。
说今年7月份在内蒙古举行的无人与反无人演示中,亮相的飞龙系列巡飞弹,既能够执行侦察任务,也能在关键时刻发动自杀式攻击。
成本低、效果狠,还不怕伤亡。这种灵活多变的打法,正是现代电子战思想的体现。
不过,中国电子战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它甚至逼得美军不得不把看家宝,F-35隐形战斗机拿出来反复打补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F-35被迫四次升级?
F-35作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先进的隐形战斗机之一,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寄予厚望。
它不光是能隐身、能侦察、能打击,还自带一套强大的电子战系统,本来以为能在未来几十年内横着走。没想到,中国的崛起让它也有点压力山大。
据报道,正是因为中国电子战能力,尤其是歼-20隐身战机+电子战装备的组合,给F-35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超视距空战中,F-35的雷达和传感器一度难以准确捕捉和识别歼-20的信号。光是为了应对中国的电子战进步,F-35就前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技术更新,最近一次叫做TR-3。
这一版主要强化了机载计算机、显示屏和数据处理能力。但升级之路并不顺利。原计划2023年四月完工,结果拖到七月还没搞定,导致美国政府一度拒绝接收新机。
直到2024年,第一批升级版F-35才正式交付。而且这升级成本也从最初预计的106亿美元一路涨到165亿美元,完成时间推迟至2029年。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电子战的威慑力确实不俗。但我们并没有止步于此。无人机、巡飞弹、协同作战系统等等。
中国正在把电子战从干扰推向控场,中国电子战又有哪些惊喜的武器?
从干扰到控场
如果你还觉得电子战就是搞点信号干扰、骗骗雷达,那可就落伍了。现在的电子战,早已进入无人化、体系化、智能化的时代。而中国,正好走在了这条赛道的前列。
无人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中国很早就意识到无人机在电子战中的巨大潜力。
从最早的无侦-5高空侦察机,到现在的无侦-7和无侦-10,它们不仅飞得高、看得远,还能在电子频段上做文章,监听、定位、干扰甚至诱骗敌方雷达。
而在攻击层面,攻击-2和攻击-11等察打一体无人机,更是能把电子侦察结果直接转为火力打击。发现即摧毁,不再是口号。
就连体型小巧的飞龙-10巡飞弹,也能在单兵操作下执行精确打击任务。这些低成本、高效率的装备,正逐渐改变传统电子战的玩法。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比如战斗机与无人机编队配合,由无人机前出侦察、干扰,有人机在后指挥、决策甚至发动致命一击。
这种打法不仅扩展了作战半径,也大幅降低了飞行员的风险。看得出来,中国电子战不再满足于破坏和干扰,而是朝着控制战场迈进。
而这背后的支撑,是长期的技术积累、清晰的战略布局,以及不断完善的作战体系。
中国电子战的成长之路,其实是一条从追赶到并行、甚至在某些领域引领的道路。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几十年技术积累和战略投入的结果。
从让爱国者防空系统显出短板,到倒逼F-35一再升级,中国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在电子战领域的发言权。但说到底,电子战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为了对抗,更是为了和平。
能战方能止战,拥有可靠的威慑力,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区域稳定。而未来,随着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新技术的融入,电子战还将变得更智能、更精准、更融合。
中国正在这条路上稳步前进,不是为了挑起竞赛,而是为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护好自家的天空、海洋与土地。
主要信源
202407/2608:40:23来源:参考消息——美媒:F-35升级延迟引发连锁后果
台媒:歼10B变身雷达杀手 2分钟可灭台军爱国者阵地——来源:环球网
美中将:解放军电子战能力包罗万象令人肃然起敬——人民网2017-03-27 08:22
美媒:中国用电子战“斩首致盲”美军,或造成不可逆转巨大破坏——人民资讯2021-01-29
伊朗无人机突破 “爱国者”防御系统?——中国军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