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派到美国不到一年,英国大使就被撤职了,临走之前,他还不忘扯上中国,提醒特朗普一定要小心。
据央视新闻报道,英国外交部对外通报,在首相斯塔默的要求下,该国解除了驻美大使曼德尔森的职务,原因是他被曝与爱泼斯坦关系密切。
爱泼斯坦是谁?想必近年来关注过美国新闻的人,肯定听过他的名字,随着一桩桩犯罪丑闻被揭露,他也几乎成了“权力黑幕”的代名词,虽然他已经在狱中自杀,但一旦牵连到他,等于名声尽毁。
之前有消息称,特朗普名字出现在爱泼斯坦文件上,吓得他赶紧否认,甚至扬言要公开文件信息,不过到现在都没有下文,而曼德尔森就不只是被质疑这么简单了。
然而,对方在临走之前,还在卖力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声称一旦中国赢得了科技战,生活将会“变天”。
从大使到丑闻主角:一封贺信搅出的政治风波
在英美政界,杰弗里·爱泼斯坦这名字差不多就是“权力黑幕”的代名词。这位已经去世的富商,生前涉嫌组织针对未成年少女的性交易网络,案子牵扯到好几个国家的政要、富豪和名人。
虽说他2019年在监狱里离奇自杀了,但相关的丑闻就像定时炸弹,时不时就会引爆舆论。而曼德尔森和这位“丑闻大亨”的关系,比外人想的要近得多。
根据爱泼斯坦遗产管理方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材料,爱泼斯坦50岁生日的纪念册里,不光有疑似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签名信,还有曼德尔森写的贺信——信里他居然管爱泼斯坦叫“最好的朋友”。
更让英国政府下不来台的是,调查还发现曼德尔森曾公开说爱泼斯坦第一次被定罪是“错的”。这种对性犯罪者的不当态度,在受害者维权运动闹得正凶的当下,看着特别刺眼。
英国外交部在声明里也承认,当初任命曼德尔森的时候,没查到这些深层关联,言外之意就是早知道这些事,绝不会给他这个职位。
其实这场丑闻对斯塔默政府来说,来得正是时候。那时候工党刚上台没多久,支持率就跌到了最低,副首相还因为逃避住房印花税的丑闻辞职了,地方选举里又被新冒出来的改革英国党打得落花流水。
解雇曼德尔森,既能显得政府对这类事“零容忍”,摆出讲道德的姿态,又能把公众的注意力从内政失误上引开,这招堪称一举两得的政治手段。
但曼德尔森也不傻,不甘心就这么狼狈地离开,所以在卸任前最后一次公开演讲里,他把话题引向了一个更能搅动舆论的方向——中国。
对中国的说法大转弯:从务实派变成“威胁论”传声筒
了解曼德尔森的人都清楚,他以前对中国可没这么强硬。2023年9月,那时候他还没当大使,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曾狠批保守党政府的对华政策“不理智、不现实”,说英国最大的错就是突然对中国态度变差,还呼吁新政府重新和中国建立沟通渠道。
这种务实的态度,在当时的英国政坛可不常见,这也是斯塔默选他当驻美大使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到了美国才几个月,曼德尔森的调子就完全变了。2025年9月的演讲里,他把中国说成是“西方有史以来碰到的最强现代对手”,还警告说要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这些领域拿到主导权,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还一个劲撺掇英美搞科技合作,甚至把这个计划比作冷战时期的《英美共同防御协定》,搞得好像要把科技竞争变成新的“太空竞赛”似的。
他这180度的转变,背后其实有三笔心思。第一是想讨好美国政界里对中国强硬的人,那时候英美正在谈一项科技协定,核心就是把中国排除在战略供应链之外。作为英国大使,曼德尔森得表现出和美国立场一致,才能推进协议。
第二是想转移自己丑闻的焦点,把大家的目光从爱泼斯坦的事上挪到“中国威胁”这个更安全的政治话题上。第三就是为自己找退路,就算丢了大使职位,靠这些话也能在英美保守派圈子里博点同情和支持。
有意思的是,曼德尔森这套说辞和美国政客的话简直一模一样。他说中国赢了科技战会改变西方生活“方方面面”,其实就是把前美国国务院官员斯金纳那套“文明对抗论”换了个英国口音再说一遍。
这种把国际竞争包装成“文明冲突”的老套路,现在西方政坛里还有人吃这一套,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政客们用来掩盖自己没本事的幌子。
一箭三雕的政治小算盘:谁在为“中国话题”买单?
曼德尔森临走前这波操作,看着仓促,其实精得很。对他自己来说,靠炒作中国威胁,成功把自己从“丑闻主角”变成了“战略预警者”,多少能挽回点面子。
对英国政府来说,虽然解雇了曼德尔森,但他抛出的科技竞争说法,刚好和斯塔默政府对中国的“二分法”策略对上——也就是非敏感领域合作、战略领域竞争的模糊路线。
这种既想赚中国市场的钱,又怕美国骂“对中国太软”的矛盾心态,在曼德尔森的演讲里暴露得明明白白。
更深层的影响还在英美特殊关系上。那时候英国刚和特朗普政府签了“解放日”关税减免协议,代价就是答应美国把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
曼德尔森渲染中国科技威胁,相当于给这个不平等条约套了层“有战略必要”的壳子。
而美国那边也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毕竟让英国这样的盟友主动扛反华大旗,既能省自己的政治成本,又能巩固对欧洲的科技控制,何乐而不为?
但这种拿中国当“政治救生衣”的做法,最后坑的还是英国自己。一方面,斯塔默政府正指望靠和中国的经贸合作缓解经济困境,财政大臣里夫斯还算过一笔账,重新和中国接触可能给英国带来10亿英镑的收益。
可另一方面,英国又在科技领域跟着美国围堵中国企业,比如要求中国企业安世半导体卖掉英国晶圆厂的股份,这种操作不光把潜在投资者吓跑了,也让英国错失了参与中国科技发展的机会。
曼德尔森的仓促离场,也映出了现在英国外交的尴尬劲儿——既想摆脱美国控制搞“战略自主”,关键时候又不得不靠向美国;明明知道和中国脱钩不符合自己利益,却又跳不出冷战思维的圈子。
这种矛盾在爱泼斯坦丑闻引发的政治危机里被放得更大,最后只能靠炒作“中国威胁”来转移矛盾。
说到底,曼德尔森临走前扯上中国,和那些西方政客一碰到麻烦就拿中国说事的套路没两样。只不过这次,这位老政客可能忘了,用谎言掩盖丑闻,最后只会陷得更深。
而对中国来说,这些没完没了的“威胁论”刚好说明,中国的科技发展已经让西方某些人坐不住了。
这或许也不是坏事,至少证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只是得更警惕那些想靠制造对立来转嫁危机的政治操作。
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与爱泼斯坦有关联,英国驻美大使遭撤职
环球网——英国驻美大使声称中国在AI等关键技术领域领先会产生严重后果,外交部回应
澎湃新闻——英驻美大使焦虑:若中国赢了,咱们生活要变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