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波兰媒体报道,近20架俄罗斯军用无人机9月9日至9月10日夜间突然来犯,波兰不仅拉响了防空警报,而且还出动了 F-16 战斗机紧急升空拦截。波兰官方随后声称,波兰和荷兰战机在意大利、德国以及北约多国部队的协助下,击落了“构成威胁的俄军无人机”,以捍卫本国领空主权。
波兰内政部11日公布的消息,已发现16架俄罗斯无人机的残骸。这是俄罗斯无人机首次在北约领土上空被击落。波兰外长表示,此事绝非意外事件,这不仅是对波兰,也是对北约以及欧盟土地的一次“史无前例的攻击行为”。波兰总理图斯克则指出,这次俄罗斯军用无人机突然来犯虽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性质却是二战以后最接近“开战”的一次俄军行动。
由于事件的敏感性,波兰方面还援引北约第四条款,要求盟友们共同商讨应对之策。该条款规定,任何成员国认为其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受到威胁,都可以要求盟友进行磋商。但俄罗斯方面却对波兰的说法予以坚决否认,坚称“没这事“,并要求波兰拿出证据。俄罗斯驻波兰临时代办安德烈∙奥尔达表示,波兰方面未提供在该国领空被击落的无人机属于俄罗斯的证据。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则表示,华沙需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就在双方各执一词之时,白俄罗斯方面表示,在俄乌使用无人机进行相互打击期间,由于电子干扰等原因,导致其无人机偏离了预定航向,意外飞到了波兰领空,并且强调已经“好心”地将这一情况告知了波兰。
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亚力克苏斯・格林克维奇11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尚未确定9日晚俄罗斯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一事是否是有意为之。一位北约消息人士更是直接告诉路透社:“这不算袭击,初步迹象表明,是几架小型军用无人机不小心飞进去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特朗普在回答波兰无人机事件相关问题时向记者说:“这可能是个误会。”这一表态与波兰的紧张反应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外界对北约的“共同防御”承诺产生了质疑。
一直以来,北约的第四条款和第五条款被视为其维护成员国安全的重要保障。第四条款为成员国在面临威胁时提供了磋商的机制,而第五条款则更为强硬,规定任何成员国遭受攻击,都被视为对全体成员国的攻击,其他成员国有义务提供援助。在过去,北约常常凭借这两个条款向外界展示其团结和强大的防御能力,甚至多次对外发动战争。但此次面对无人机侵犯波兰领空这一事件,无论是北约,还是美国的反应却显得异常谨慎,底线也在无形中后退了一大步。
从技术角度分析,俄军用无人机批量进入波兰领空,“误入”的可能性着实不大。但波兰方面明确指出,俄罗斯无人机根本没有“偏离航线”,它们就是冲着波兰来的。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或许是俄罗斯的一次故意试探,旨在观察如果对北约成员国搞点“小动作”,看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波兰会作何反应。其实,早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就曾对是否遵守北约第五条表示含糊其辞,这让欧洲盟友们深感不安。在今年 6 月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更是公然表示是否履行保卫北约盟国的义务“取决于你的定义”,这种态度无疑削弱了北约 “共同防御”承诺的可信度。
如今,特朗普一句“可能是一个误会”,也露出了美国及其北约欺软怕硬的底色。而意大利虽然对俄罗斯进行了谴责,法国也表示俄罗斯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完全不可接受”,但这些“口头谴责”却在波兰领空遭到“入侵”的现实面前,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而白俄罗斯在谈及此事时,则特意强调及时通知了波兰,并表示将继续周边国家共享空情信息,这一表态看似“友好”,实则有“羞辱”之嫌,仿佛在质问北约:“你看,我都告诉你了,是俄乌两国干的,你们怎么还不动手?”
其实,特朗普的一句“可能是误会”,反映出北约国家所谓坚如磐石的“共同防御”,在核大国俄罗斯面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靠。这一事件也让北约的欧洲成员国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安全策略,是否应该减少对集体防御的过度依赖,转而加大自身国防建设的投入,为自己的安全增添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毕竟,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中,“靠人不如靠自己”这句话,永远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