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919大飞机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据说,马来西亚亚洲航空正在和咱们积极沟通采购的事情。若协议达成,这将成为中国国产大飞机首个海外订单,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真正走向世界舞台。
回顾C919的成长历程,恰是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封锁中突破,在压力中创新,最终实现从追赶到并跑的跨越。
在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化运营后,不出所料,国人所担心的“发动机卡脖”问题,也成为了现实。就在今年6月,美国方面就传来了消息,暂停向中国商飞颁发产品和技术出口许可证,这意味着什么?中国商飞讲无法继续采购外国的发动机,这是要卡住C919的“咽喉”。
都知道,这款飞机原本采用的LEAP-1C发动机,而这台发动机是由美法合资企业生产,在美的要求和施压之下,欧美相当于联手卡住了中国大飞机的脖子。就在国人还在为C919大飞机捏一把汗的时候,中国“心”横空出世,一个好消息传来!
中国自主研发的AES100发动机,正式获得生产许可证并签订销售合同。短短几日,这个消息的传出,明显是对欧美制裁的反击!AES100发动机不再是“试验品”,已经迈入批量生产阶段,且即将正式投入市场。
当然,中国大飞机所面临的阻碍和困难,远不止发动机这一个。如果说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那么适航证就是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这个领域,中国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博弈。
不久前,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突然宣布,将C919的适航认证时间延长至2025年,给出的理由是——新机型认证需要5年时间。明眼人都知道,这一说法与国际惯例明显不符,就拿波音787来说,它的取证用时也只有3年,而空客A350用时更少,仅用了2年。
很明显了,在发动机断供上没有占到便宜,这次又把矛头指向了“适航证”。这场认证之争暴露了国际航空市场的现实格局,欧美长期垄断的干线客机市场,不愿接受新的竞争者。
有分析指出,美国曾向欧洲施压,以空客的适航认证作为筹码,阻挠C919获得欧洲认证。也就是说,如果欧洲敢给C919发放适航证的话,那么美国方面就会取消空客的适航证,毫无疑问,欧洲方面根本扛不住这股压力,只能听之任之,毕竟这涉及到了自己的利益。
不可否认,C919冲向国际这条路,困难重重,但中国大飞机却不得不顶着巨大的压力一搏。原因很简单,自己有才能保障安全!由于欧美长期的垄断,中国每年都要采购大量的波音和空客飞机,以波音737来说,一架飞机的售价就要打5亿元,而波音公司单季度的利润就达到了18.5亿美元,相当于每天都能躺赚2亿多元。正因为咱们没有,就得看人脸色,卖不卖,卖什么,都没有主动权。花了高价,还要受气,这谁能忍?
或许是憋着这口气,中国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十年漫长布局和研究,终于实现了突破。中国大飞机C919的出现,打破了波音和空客的长期垄断。如果咱们有了自己的大飞机,还有欧美飞机什么事情?
根据调研机构的预分析,预计204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需要接收超过9000架新飞机。这个巨大的市场将为C919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
与此同时,前面也提到了,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运输量正在快速增长,这些国家大多不需要最顶级的宽体客机,但对性价比和售后服务有更高要求,这正是C919的竞争优势所在。
C919的崛起不是终点,而是中国高端制造的新起点。它证明了中国有能力突破技术封锁,有能力制定国际标准,有能力在全球高端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个过程绝非一帆风顺,但正如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所展示的那样:压力只会催生更强的创新动力,封锁只会加速自主突破的步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