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城县通过主导品种定位、建设良繁体系、创建水产品牌、建设智慧渔业、狠抓禁捕退捕、稻渔综合种养和水产产业规划七大举措,促进水产业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14180亩,水产品产量47334吨,渔业总产值13.05亿元,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4%,水产业已经成为该县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定位主导品种。明确优质水产品种“洪门鳙鱼”、鳜鱼、甲鱼、脆肉鲩、加州鲈、池蝶蚌等为水产业主导品种。全县“洪门鳙鱼”年产量6660吨,产值达1.33亿元;年产鳜鱼3830吨,产值达1.6亿元。
建设良繁体系。建设两家省级“四大家鱼及鳜鱼”和“池蝶蚌”水产良种场,苗种繁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繁殖能力和成活率在不断提高。
创建水产品牌。现已有9个基地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县已认定有机、绿色、无公害水产品产地面积共6647.46公顷,占全县养殖面积88.11%,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共15个,产量4017吨。农业部登记1个“洪门鳙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生产总规模506.6公顷,年产量6660吨。
建设智慧渔业。打造智慧渔业,建成2个全县智慧渔业示范点,通过智能化管理、物联网监控,提升渔业自动智能化管理水平,降低水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狠抓禁捕退捕。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科学指挥、高效组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面落实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强化重点环节和日常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十年禁渔 ”开好局、起好步、管得住,高质量完成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各项工作任务。
稻渔综合种养。颁布《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整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重点发展“3个苗繁基地、2个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100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2024年全县发展养殖面积3.6万亩,产水产品养殖产量3750吨,优质稻谷12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形成了生态良好、生产发达、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富裕、渔区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规划水产产业。制定《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根据渔业资源养殖特色,水域类型和生产条件划分为五大产业区和五大养殖基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