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上就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参与“120人线下相亲会”的经历。据其描述,现场嘉宾年龄跨度从20岁到45岁,群体构成杂乱、参与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活动中,仅自我介绍和游戏环节就耗费了一个多小时,让参与者感到疲惫。好不容易进入自由交流环节,话题也往往局限于“年龄-职业-兴趣”的“老三样”问答。更让她不适的是,整场活动的自由交流几乎以颜值为导向,少数外貌出众的嘉宾被众人围着攀谈,多数人则被冷落一旁。该网友直言,“这种鱼龙混杂的相亲真的不适合i人,三个小时几乎零收获。”
据惊蛰研究所观察,线下恋综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其中最主流的模式是挑选宽敞且氛围感十足的室内场地,或是充满设计感的艺术空间等,将其打造为轻松愉快的社交派对。此外,还有以喜剧脱口秀为特色的创新类型,例如开饭喜剧推出的《私奔到月球》,不仅为相亲嘉宾设计了丰富的互动环节,还特意开放观众席位,让观众既能现场“吃瓜”围观,又能参与到即兴互动环节中。
此前,短期恋综式旅行就颇受青睐,活动通常会选择如大理等风景优美、氛围治愈的旅游城市进行,同时活动全程配备领队引导流程以及摄影师记录互动,为参与者留下独特的回忆。
从当下线下恋综活动的设计逻辑来看,虽然活动宣传时会突出“以脱单为目的”的定位,却也格外强调“轻松社交”“破圈交友”“周末解压”等多元属性。本质上,它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相亲平台,而更像是一个为陌生人打造的轻松交友场域。
无论是场地布置上,还是环节设计上的趣味互动,似乎都在刻意弱化“必须找到伴侣”的功利性。因此,即便最终未能促成任何一对,也能让多数参与者觉得体验愉快、不虚此行。正如一些策划方在社交平台上与用户互动时所言,“以玩为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