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起舒同这个人,在中国革命史上算得上是个低调却实打实的贡献者。他1905年出生在江西东乡一个穷苦农民家,从小就爱练字,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用笋壳蘸染坊的废水在芭蕉叶上描红,练就了一手好书法。早年求学,1921年考进江西省立第三师范,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一头扎进革命里。起初在赣东北根据地干地下工作,后来参加红军,当过秘书、宣传部长啥的。长征那会儿,他是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跟着队伍翻雪山过草地,写了不少鼓舞人心的文章和小册子。
抗日战争时期,他去延安,先后在八路军总部和晋察冀军区干政治部主任,组织根据地建设,还搞过除奸工作。解放战争,他调到华东,担任新四军和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帮着策反国民党部队,推动土地改革。建国后,更是华东局常委、宣传部长,1954年当上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在那里一干就是好几年。
舒同跟毛泽东的交情不是一般的深。毛泽东早年就注意他了,1932年漳州战役后,毛泽东看过他的文章和字,夸他有才。1936年陕北那时候,为了拉拢当地老知识分子萧芝葆,毛泽东让舒同写封信,结果一封书法信就把人说服了。从那以后,两人就通过书信交流书法,毛泽东常说舒同是党内一支笔。1954年华东局撤销,毛泽东本想调舒同进京干文化部或人民日报总编,可舒同留在了山东,当了省委书记。毛泽东多次去山东视察,两人聊起书法来,毛泽东还题过字给他。1954年青岛开会,毛泽东生病,舒同推荐了个老中医刘惠民,用了些大胆的药材,毛泽东好转后还感谢了他一家。这层关系,让毛泽东对舒同特别看重,觉得他不光有才,还踏实。
1960年10月,这事儿就发生了。那年大跃进后期,全国经济调整,山东也面临严重问题。山东当时“五风”刮得厉害,浮夸风、瞎指挥风啥的,导致粮食减产,灾情严重。中共中央决定调整山东领导班子,免去舒同的省委第一书记职务,由安徽的曾希圣兼任。舒同对这个决定没啥怨言,他知道这是组织需要,当时山东灾荒,章丘县水灾特别重,百姓日子苦哈哈的。舒同二话不说,主动要求去章丘当县委书记,说要帮老百姓渡过难关。他一到章丘,就扑在救灾上,组织排水、修堤坝、分粮食,干得热火朝天。可他身体本来就不太好,长期操劳,加上灾区条件差,没多久就病倒了,重感冒转成肺炎啥的,住进了医院。
消息传到北京,中南海那边毛泽东正忙着国家大事,从工作人员那儿听说舒同下放当县委书记,还病了,毛泽东一下子急了,直问谁让他下去的,他还是省委书记呢。这话听着接地气,其实透着对老同志的关切。
毛泽东为什么这么着急?一方面,他知道舒同在山东干了17年,从1943年到1960年,山东就是他的第二故乡,贡献大着呢。另一方面,两人私交好,毛泽东欣赏舒同的文笔和书法,更看重他为民办事的劲头。舒同不是那种爱摆架子的领导,他撤职后不窝在家里养老,而是主动下基层,这精神让毛泽东感动,但也担心他身体吃不消。结果,毛泽东直接指示,让舒同回省里治疗休养,别再一线折腾了。舒同养好病后,没多久就调走了。
舒同调养后,1963年2月去了陕西,当了省委书记处书记。在陕西,他继续抓农业和水利,帮着当地发展生产。陕西黄土高原,条件苦,他没喊累,组织干部下乡指导,推土改、水利啥的。干到1967年,又有变动,但那是后话了。
舒同一生低调,没啥大起大落,就是实实在在干事。晚年,他在北京,主要搞书法。1979年,他发起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当了第一任主席,到1985年连任两届,后来让贤了。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舒同的书法,自成一家,融合古今,很多人说他的字像他的人,刚劲有力又不失柔和。他教导子女,别搞特权,别靠关系,就靠自己努力,这话听着简单,却道出他一生的原则。
回过头看,舒同这辈子,从江西小山村到中央机关,再到地方领导,始终把书法和革命结合。早年长征时,他没啥作战经验,但政治工作干得扎实。遵义会议后,部队整编,他当政委,上过几次火线,自嘲个子矮,子弹从头顶飞过。抗日时,在晋察冀抓汉奸,办了熊大缜案啥的。解放战争,策反韩练成,推动华东解放。建国后,山东那17年,他抓宣传、教育、农业,山东经济有起色。撤职那事儿,虽然是调整,但也让他更接地气,去基层帮老百姓。毛泽东的着急,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对这种干部的认可。那个年代,很多领导下放锻炼,舒同就是典型,没怨言,还主动去灾区。
这故事告诉我们,革命干部的交情,往往不是官场那套,而是真心实意。毛泽东和舒同,从1932年漳州见面,到1960年这事儿,近30年了,还那么在意。舒同不是大将元帅那种耀眼人物,但他用笔杆子为党做了不少事。撤职后不消沉,下基层帮灾民,这精神现在看,也值得学。那个时代,调整干部是为了工作需要,不是个人恩怨。舒同的经历,接地气地说,就是一个普通党员的成长路,起起落落,但始终为民。毛泽东的问话,也透着人情味,不是冷冰冰的命令。
总的来说,1960年这事儿,是舒同人生转折,但也显出他的本色。撤职了不窝火,去灾区干实事,病了还坚持。毛泽东着急,是因为知道他值这个价。两人关系,从战火中来,到和平年代延续,靠的是共同理想。舒同一生,没啥负面新闻,就是实干家。山东人到现在还念他的好,陕西也一样。他的故事,适合讲给年轻人听,告诉他们,干部就该这样,接地气,不摆谱,为老百姓办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