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已经过去,但是“后遗症”还挺严重。网友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暑期档这么多电影谁赚了?谁赔了?
前一段时间,陈佩斯的儿子陈大愚在微博上怒怼无良博主限制了电影《戏台》的票房。
![]()
按照陈大愚的说法,《戏台》投资了两个亿,所以票房至少得达到6亿才能回本。而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9月10日,《戏台》总共收获票房4.1亿。
怪不得陈大愚发怒,《戏台》终究是赔了。
至于其他电影,有网友总结说,国产电影大赚的只有《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这两部,赚的还有《捕风追影》《罗小黑战记2》。
而剩下的电影恐怕都没赚到钱。《酱园弄》《东极岛》《你行!你上!》这三部电影更是大亏。
当然,导演大鹏说《长安的荔枝》加上联名和流媒等后续收入“不亏”。但这也说明如果只算票房还是亏了。
大鹏的话也给市场提了个醒,国产电影对于国内单一票房的依赖太严重了。
为啥3倍票房才能回本?
YIQIYINGCHUANG
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为什么票房至少要达到投资的3倍才能赚钱?我想这跟国产票房分配机制有关。
2008年,广电总局进一步明确国产片分账比例:制片方不低于43%,院线/影院不超57%。当然,分配票房之前先要扣除电影专项基金和营业税。
制片方这43%的分账还要分出10%给发行方,到手只有33%,也就是总票房的三分之一,那自然票房得达到投资的3倍才能回本。
![]()
中国电影票房分账流程
无怪乎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今年上海电影节论坛上指出,100元票房中片方仅得33元,难以覆盖影片制作的高成本与风险。
根据这个分账比例,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154.46亿的国内票房里,电影制作方只能分到44.34亿元。
![]()
可能有人会说,要多少是多啊?但这事儿就怕比,不妨拿《冰雪奇缘2》的票房收入跟《哪吒2》对比一下。
在总票房上,《冰雪奇缘2》折合人民币104.25亿元的票房,只有《哪吒2》的三分之二。但《冰雪奇缘2》制作方平均票房分账比例高达55%。远超《哪吒2》的33%。
![]()
《冰雪奇缘》剧照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冰雪奇缘2》电影制作方最终收益约为57亿元,高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44亿元。你就说气不气人?
因此取消固定比例票房分账,引入动态票房分账再一次被电影制作方提了出来。
不能只靠票房分配
YIQIYINGCHUANG
这样的固定比例票房分账已经持续十几年,为什么之前没有遭到电影制作方的“反抗”?
当然“反抗”过,当年张艺谋、冯小刚的电影没少跟电影院线正面博弈。如今的分账比例就是博弈的结果。
![]()
《金陵十三钗》剧照
另外2019年之前中国电影的持续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票房分账比例的矛盾。
在市场繁荣的时候,投资也纷至沓来,很多电影没上映就已经回本,还有聪明人直接把电影做成金融衍生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票房分配的问题。
但是随着电影市场的低迷,投资变得越发谨慎,票房分配问题便凸显出来。
可说实话,即便借鉴好莱坞的弹性票房分配制度,也不过是此消彼长。电影制作方分配的票房多了,电影院分配的票房就少了。
而如今电影院的日子也不好过,流媒体、短视频、电子游戏都在和电影院争夺观众。
![]()
再叠加上电影院本身的过度扩长,结果就是2025年3月到6月份,影院场均人次仅为2~4人,空场率达到40%,单影院放映场次同比锐减889场。
因此仅靠改变电影票房分配模式难以解决市场困境。不过导演大鹏的留言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通过非票房收入来实现电影盈利。
动画片得天独厚
YIQIYINGCHUANG
大鹏在回答豆瓣网友提问时说:“我们合作了很多联名……然后这个电影还有网络的版权。截止到目前为止,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不亏。”
这段话里提到了两种非票房收入,一个是电影周边衍生品,另一个是流媒体版权。
![]()
大鹏回答豆瓣网友提问
这两条非票房收入渠道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大家都在做。
比如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超过400款衍生品与电影同步上市。电影还与超过30家知名企业推出联名款产品。有说法称该片的非票房收入已占总收益的 60%。
相比之下,《哪吒之2》衍生品是在电影上映后才启动设计制作,导致预售滞后,错过了最佳窗口期。《浪浪山小妖怪》显然吸取了这个教训。
![]()
《浪浪山小妖怪》剧照
但是和美日等成熟市场相比,国产电影才刚刚上路。比如在衍生品开发领域,相比于日本成熟的“制作委员会”模式,中国动画片还处在单打独斗状态。
制作委员会是由多家企业联合出资组成的临时性组织,共同投资动画项目,按出资比例共享著作权及后续收益。
这些企业包括出版社、电视台、广告代理商、玩具/游戏公司、音乐公司、动画制作公司等。企业各司其职,有效分担投资风险、推进衍生品开发速度、优化衍生品的宣传推广工作。
所以对于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来讲,票房已经不是收入来源的大头。以《冰雪奇缘》系列为例,其周边衍生品收入高达95.75亿美元。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国产动画片数量不断攀升的原因——盈利模式清晰可见,衍生品市场得天独厚。
跟流媒体做朋友
YIQIYINGCHUANG
当然,像《误杀》这类的电影就不大容易开拓衍生品市场,因此流媒体收入就成为电影非票房收入的重要补充。
在这一块,好莱坞电影同样“遥遥领先”。还拿《冰雪奇缘2》为例,其流媒体版权收入高达6.5亿美元。能达到这样的数字,是因为好莱坞电影的流媒体市场同样囊括全世界。
这同样也是他山之石,中国制片方同样可以与海外流媒体建立长期合作。比如美国Well Go USA公司通过旗下HEYA平台推广中国武侠片和功夫片,已积累稳定的用户群。
![]()
在流媒体放映领域,同样可以改革一次性买断的分账模式,采用“保底+分账”的创新模式:平台支付保底金获得播放权,并根据实际播放量给予片方额外分成。
这种模式已经被流媒体所采纳,爱奇艺5月13日宣布,面向上映首日至上线首播窗口期不超过90天的院线新片开放“分账合作”模式,用户的有效观看时长将能够直接转化为影片收益,让片方获得相应的互联网发行收入。
![]()
图片来源:爱奇艺网络电影服务号
梳理一下电影收入时间轴:首先是影院独家放映期(1~2个月),主攻票房收益。电影下映后上线流媒体,流媒体可以建立阶梯式播放体系,充分释放长尾价值。
首先是点播窗口期(第三个月),为高端付费用户提供点播服务;然后会员窗口期(第四个月起),向视频平台提供会员专享内容;最后是免费播放期(上映6个月后),通过广告分成获取收益。
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从影院到流媒体的窗口期越短,电影制片方分账比例越高。
只有当国产电影降低对国内单一票房市场的过度依赖,才能有效降低电影投资、制作以及运营风险。
打不过就加入
YIQIYINGCHUANG
可能有人会说,以上种种方案都是针对电影制作方,那么电影院线和影院方又该如何自救呢?
关于影院自救问题,我在以前的文章《请给我一个去电影院的理由先》里已经分析过。而从整体市场来讲,只有当电影能够实现盈利,才能重新恢复投资方的信心。
也只有当电影制作方对票房不再过度依赖,才有可能通过让利吸引更多观众重新回到影院。
![]()
今年暑期的的平均票价比去年低了4元,结果就让观影人次提升了12.8%,最终的票房也超过去年。这就与降低票价不无关系。
当然,提振电影市场最重要的始终还是电影本身的质量。因为无论是院线、流媒体还是衍生品,最终都与影片的质量挂钩。
今年暑期档票房之所以能够超越去年,主要还是《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等优质影片持续发力的结果。
![]()
而且相比于去年暑期档票房《抓娃娃》一家独大,今年票房的“百花齐放”是我们更愿意看到的结果。
不可否认,更多元的娱乐方式给传统电影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但这就像人工智能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冲击一样,它带来的不仅是打击,还有机遇。
所以与其被动挨打,不如寻求合作共赢。这正是NBA球星杜兰特和詹姆斯的“成功秘诀”:打不过,就加入。
![]()
作者 | 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 | 竹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