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自己毕业,参加工作,会想事业能蒸蒸日上,
十年后的今天,早已认命,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职业的失望。
再过十年,照目前这样发展,又能是什么样子?年龄渐长,前途迷茫。
看到那些在机坪上熬了二十年,路越走越窄的难兄难弟。貌似看到了很多一线年轻机务未来的样子。
能力并不是很差,却缺少稳步上升的机会,每年年长一岁,却只有区区不到一百的工龄补贴。难道是在对这个群体年长的表扬吗?
年轻时,常听说,从事这行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成为技术大拿,走技术路线。然而身在其中时却发现技术大拿,多大才是大拿?放行人员?技术支援工程师?还是说发动机工程师?走到总工有机会吗?总工一定是技术大拿吗?那个从未从事过空客飞机的总工,跳到全是波音飞机的公司。依然是总工。
很多故障都是以放行主导的再排,实在找不到故障的地方,请求技术支援,支援的方案还是需要一线的人去落实。而所谓的方案,多数来源于前人的总结。少于是对系统的熟悉,如果换做另一个人工作职责就是坐在办公室研究手册系统,他难道就不能成为工程师吗?
然而这样的机会有吗?工程师的岗位就一定很好吗?常听工程师同样抱怨,杂事过多。唯一好的就是不用天天奔赴一线,不用通宵熬夜。当然,虽然不是很好,也是很多人梦寐的工作岗位,但是有这个机会吗?几千人的一线,工程才有多少人?
另一条路,走管理路线。有几位能真正的走上管理,走上管理的就真的有管理能力吗?又有多少是真的为了公司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又有多少从一线上去的领导能回馈一线的呢?再说,又有多少领导是通过选举制当上领导的呢?
但是,一线有管理能力的人,有全局统筹能力的人,还不是在一线做飞机拜拜员吗?机会真的太少,或者压根没有机会。
管理的胜任就像古代的世袭制,老子传儿子。你做不了儿子,当不了孙子。又如何能步步高升呢?
张工今天因腰疼休了假,而张工的活却分摊到在岗的其他人身上。原本紧凑变的更加紧凑。但是,张工身体不适,休息又有什么错呢?况且张工在一线工作20年➕,经历了无数风雨,经历了无数天寒地冻,经历无数加班与熬夜。身体又如何好的起来?体检的指数又能有几个在标准范围内呢?
不说20年➕的张工,就熬夜通宵的工作十年的李工,查起来也是指标异常。原来身体健康是梦,是个很难实现的梦,怪不得亲朋好友常祝愿身体健康。
张工感慨,今日不如往日,往日顺水推舟,工龄到了,也差不多去了二线,做一个办公室的工作。然而现在机坪老人却越来越多。同辈的已经有好几个心梗或胃癌走了,剩下不过五十岁的老弱病残,真不知道意外出自哪天。
还想晋升?这条路堵死了。上面的坑就那么多,排队的人一眼望不到头。现在提拔讲究“听话”,但凡听话想用的人,纵使成绩不好,那也能改好。自己这把年纪,还要和小辈低声哈气吗?有时候也觉得荒诞,那么多年的工龄,却换不来领导的认可。看着后浪们待遇甚至高于老人,心里五味杂陈。
常年昼夜颠倒的“猫头鹰”作息,早就把生物钟撕得粉碎。夏天机坪地表温度能飙到60℃,冬天又冻得人骨头缝疼。夜里困得不行,只能硬顶。
但手里的活儿一点不敢含糊,毕竟“飞机上天,心就跟着上去;飞机落地,心才能放下”。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是刻进骨子里的。但身体的磨损,也是实实在在的。以前通宵排故,天亮照样生龙活虎;现在熬一夜,感觉一个礼拜都缓不过来劲。
也不是没想过出路。心里过于茫然得很。二十年了,除了跟这些机器打交道,还会啥? 听说有老伙计跳槽去了半导体厂,年薪几十万,也听说有人去搞无人机,收入是民航机务的好几倍。但自己这个岁数,离了熟悉的飞机部件,从头学起,谈何容易?感觉一身的手艺,离了这机坪,竟不知该如何安放。
心里最酸的,还是那份比出来的落差。不是嫉妒,就是想不通,怎么自己这份关乎人命的重担,就换不来应有的体面和回报?
但你要说全是苦,那也不是。 每当看到自己维护的飞机呼啸着冲上云霄,平稳落地;每当向飞行员和旅客拜拜时,股子自豪感和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
我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不是向生活低头,而是同自己和解。咱们的价值,飞机知道,天知道。
这世上,有翱翔九天的精彩,也得有默默扎根的担当。后者,或许就是咱们这群老家伙的命。
认了这份命,不是输了,是真正读懂了属于自己的那份使命和荣光。机坪虽冷,但咱们心里,得给自己点一盏暖和的灯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