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9月10日,中国外长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9月9日,中美防长与赫格塞思又来了一场视频通话。商务、议会、外交、军事,多层次、多管道的沟通,密度之高,不仅是拜登时期罕见,哪怕放在整个中美关系史上都称得上“高频操作”。美国国务院的通稿里,“建设性”这个词出现了三遍,外交部的描述是“及时、必要、富有成效”。双方都竭力在对外传递一个信号——中美之间的对话通道是畅通的,危机管控的“护栏”还在,两国并没有走向摊牌边缘。
9月10日,中国外长与鲁比奥的通话,重头戏当然是中美关系走向。中国外长直接点名美国“近来采取的消极言行”,批评美方损害中国正当权益、干涉中国内政,尤其在台湾这个核心问题上,要求美方务必谨言慎行。中国外长还专门提到中美在二战期间并肩作战的历史,重申两国元首战略引领的重要性,强调落实共识不打折扣。美方通稿没敢细说细节,只反复强调“开放和建设性沟通的重要性”,实则是对中方批评的“软化处理”。中方声明则明确表示通话“富有成效”,双方还谈到要进一步发挥元首外交对中美关系的战略引领作用,妥善管控分歧,推动务实合作。
另外,中美防长董军与赫格塞思首次视频通话。这一幕其实更值得细品。中方防长直接抛出两大核心议题:台海和南海。董军表态非常直接,统一大势不可阻挡,台海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外部势力无权干涉,南海问题也绝不容外部搅局。美国防长的回应,表面上打着“不寻求冲突”的旗号,说美国不会主动与中国发生冲突,不谋求政权更迭,不“扼杀”中国,但又反复强调会坚定维护华盛顿在亚太地区的“切身利益”。说白了,美国嘴上说着不对付中国,手里却还攥着大棒,随时准备“维护利益”。
这两场通话的时机耐人寻味。两国高层如此密集交流,显然不是临时起意。10月底到11月初,韩国要举办APEC峰会,按照惯例,中美两国元首很可能会面对面。双方现在提前“热身”,试探底线、交换意见,为高层会晤铺路。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中国马上要办香山论坛,美国派代表团出席,军方、外交系统都要提前打招呼。这种“多轨沟通”,对缓解紧张气氛、避免误判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中美关系并不轻松,尤其是在台湾、南海等关乎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分歧巨大。中国外长的表态一点也不含糊:美国损害中方正当权益,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坚决反对,核心利益问题上必须谨言慎行。这种“硬中带软”的风格,把中方底线和合作意愿都讲得明明白白。美方则继续老套路,嘴上说“坦率建设性”,脚下却没停下对华竞争和防范的步伐。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通话中“高度重视建设性沟通”,但美方声明只字未提台湾、南海等敏感议题,对中方批评避而不谈。美防长赫格塞思在视频通话时也打起太极拳,不断重申“不寻求冲突”,但对“亚太利益”这根神经绝不松口。
从中美这轮密集沟通释放的信号来看,最直接的意义在于“管控分歧、避免误判”。过去几年,中美在台海、南海、贸易、科技等领域的摩擦不断升级,双方军事、外交沟通机制一度“断线”,风险指数直线上升。现在,外交部、美国国务院、国防部、五角大楼都在强调“沟通机制”“加护栏”,就是要确保即便有危机苗头,也能通过对话降温,而不是直接摊牌。谁都明白,中美要是误判升级,后果不是某一国能承受的。
这轮高密度的中美沟通,其实也在为接下来的元首峰会和多边外交活动做舆论铺垫。香山论坛、APEC峰会、商务谈判、议员互访,这些大场合都需要提前“打底”,把双方的诉求、分歧、合作点梳理清楚,为高层会晤设定议题和气氛。商务部副部长访美,美国两党议员计划访华,都是在给大国关系“蓄能”。中美关系的未来,不会靠一次两次对话就“拨乱反正”,但只要“沟通不断、机制不废”,至少风险可控,空间还在。
当前的“沟通潮”,不是两国彻底“和好”,而是双方都意识到:不沟通才是真正的危险。军事上,一旦失控,擦枪走火风险极高;经济上,全球供应链、金融市场都系在中美关系这根弦上。美方频繁强调“不对付中国”,其实是承认了硬碰硬的成本太高,必须留一条“后路”。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扩张和干涉冲动又根深蒂固,嘴上承诺归承诺,实际操作还得看后续。
这次中美高层对话,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美国在声明里极力回避“台湾”“南海”这些敏感词汇,中方却毫不避讳,反复强调统一大势不可阻挡、台海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南海不容搅局。双方立场的差距,决定了“对话”只能管控风险,很难彻底消除矛盾。对中国来说,原则和底线是坚不可摧的。对美国来说,利益和霸权是绝不放弃的。两国间的“战略不信任”短时间内不可能弥合,但只要对话不断、护栏存在,最起码不会滑向失控。
反观国际舆论和国内民意,其实对这轮中美沟通同样高度关注。一方面,全球都希望中美别闹大,哪怕两国“斗而不破”,也是世界经济和安全稳定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舆论也看得很清楚,美国每次喊“建设性沟通”,背后未必就有实质让步,更多是一种策略性表态。中方这次既展现了开放合作的态度,也亮明了红线底线,外交和军事都没有让步空间。这种“软中带硬”“硬中有理”,正是当前中国大国外交的写照。
中美这一轮高层密集互动,既是现实压力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格局新常态的缩影。谁都想掌握主动权,谁都不愿意做“被动方”,但沟通机制的恢复,至少让“意外”减少了不少。美国保证不对付中国,这话听着顺耳,但信不信还得看行动。中国的底线和原则,不会为了一句空头承诺而动摇,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前提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谁想在台海、南海“踩红线”,那对不起,中国绝不会让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