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数控机床正在向着高端化快速迈进,很多人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此前,如果不是因为瑞士跟随着美国对我国实施机床断供政策,国内的机床还不会发展的更迅猛。
换句话说,瑞士此前的态度倒逼了我国的机床产业一把。不过,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近年来的机床产业一直在发展,国产化率原本就在不断提高。
那么瑞士的机床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国的机床发展又达到了何种程度呢?
精密机械加工确实牛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瑞士的精密机械加工产业确实厉害。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瑞士的手表多年以来在世界上很知名,别看手表那么小,但是背后代表的恰恰是精密机械产业的发展程度。
精密机械加工的背后,实际上正是瑞士机床产业的雄厚实力。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德国和日本的机床才很厉害,实际上瑞士的机床也毫不逊色,多年来的出口规模一直能排进世界前5位。
机床出口产生的收益在过去20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看到这里,你似乎就能够明白瑞士为什么能够成为发达国家了吧。机床产业贡献了一定的比例。
从出口市场上来看,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是瑞士机床产品的稳定客户,尤其是瑞士的精密机床,多年以来就不愁没有买家。
有人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把机床当成废铁来卖的话,瑞士机床一公斤的价格是日本机床的2.8倍,是美国机床的3.2倍,更是我国机床的10倍之多。
这从侧面说明,瑞士的机床确实相当厉害。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此前也是瑞士进口机床的稳定客户。
一年进口规模超300台
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当年我国从瑞士进口了305台数控机床,这一规模占到了进口机床的3.94%,听起来似乎不大,但是瑞士的机床属于精密机床。
从瑞士进口的产品大部分都用于军工制造、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换句话说,这些产品所要生产的都是更精密的零部件。
再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美国的一个机构曾经专门到瑞士的机械加工车间进行采访拍摄,在一个巴掌大小的盘子里,竟然放着4000多个零件,而这些零件都是一套设备上面的。
这意味着什么?哪怕是再不懂的外行也都明白,其中的技术代表着一个行业的先进程度。
在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机床设备要对大量的合金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而这些材料大都是耐高温的,而且硬度也相当的大,所以对机床设备的要求就更高,如果产品不过关,很难对这些合金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如果是使用瑞士一家机床公司生产的设备,通常只需要18个小时就能够完成对钛合金叶轮的所有加工。
他们的设备不但好,价格卖的也更高,我国进口的机床产品每台的均价在25万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60万元。而瑞士的机床产品,价格差不多翻了一番。
瑞士高端机床的均价超过了51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超过了330万元。价格很贵,但是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又不得不买。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2021年,然后情况就陡然发生了改变。
销量下滑,企业停产
中美博弈近年来越来越激烈。美国为了全方位围堵我国,一方面要求荷兰政府不要向我国出售光刻机,另一方面则要求瑞士政府不要向我国出口高端机床。
因此,从2021年以来,瑞士对我国机床出口规模暴跌了37%,国内的机床产品也出现了严重的积压。由于卖不出去,企业也不用再进行新的生产了,甚至于一些知名的机床企业都被迫停产。
这件事背后体现出来的逻辑,实际上正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
瑞士的高端机床产品确实很厉害,但是这种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也是有限的。因为像这种精密设备,绝大多数国家都不会购买,毕竟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完备的制造业,尤其是军工制造和航空航天这些产业,拥有的国家一个巴掌数的过来。
换句话说,瑞士机床的质量虽然不错,销量也很稳定,但事实上的市场规模和市场范围是有限的,毕竟这玩意儿不是传统的产品,不是所有国家都在用。
美国要求瑞士对中国断供,客观上就等于拿掉了瑞士的一个稳定的市场,不卖给中国,瑞士也没办法把这些设备卖到其他国家。你让瑞士把产品卖给印度,哪怕价格压得最低,印度人也不见得要,因为他们国内用不着。
这就意味着,再高端和再精密的设备一旦失去了市场,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而且,生产这些高端设备的国家还得承认一个事实,越是精密的产品,需求量实际上越不多。
在这种时候,瑞士原本应该好好的去稳定市场,继续供应产品,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出口持续产生效益。然而在美国的施压之下,瑞士没有这么做,恰恰相当于自断生路。
一方面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这种断供行为反倒逼着中国在高端机床领域不断发力。也就是说,未来即便瑞士继续向我国出口精密机床,我国可能也不需要了,因为我们自己会造了。
挺进高端机床领域
我国的机床产值虽然排在世界第一,但是过去多年我国的高端机床国产化率却不高。因为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机床产业起步较晚。
2018年时,我国低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为82%,中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为65%,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只有6%。从这一组数据中就能看出来我国有机床制造的基础,但是过去的高端机床发展一直还受到制约。
瑞士的断供更让我们看到了高端机床发展的必要性,而过去几年,高端数控机床正在迎来更多的国产代替。
2018年,中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还只有65%,到了2022年,这一规模已经增长到73.5%。高档数控机床则从原来的6%,增长到了2022年的15.6%。
所以在整体层面,高端数控机床一直在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是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近年来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更是相当快速,简单来说就是有需求,所以才迫使市场和企业不断向着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发力。
具体到规模上,2022年我国高端机床的销量为2.8万台,中端机床的销量为11.3万台,低端数控机床的销量为14.2万台。
预计到2029年,高端和中端数控机床的销量将会分别增长到5.7万台和20.7万台。换句话说,未来绝大多数的数控机床将能够完成国产化,高端和中端国产产品也将逐步取代国外的产品。
这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比如江西的一家机床企业,他们已经攻克了机床的精度,生产精度从10μm缩小到了2μm,改变的不仅仅是机械结构,而且国产机床业越来越“聪明”。
因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正在成为数控机床的大脑,世界上第一台集成了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华中 10 型智能数控系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这些新的设备不断挑战着超高精度,而且随着产品越来越成熟,完全能够替代从瑞士进口的一些机床类型。
比如江西的这家机床企业生产的设备已经替代了瑞士进口的数控坐标,磨床成本降低了不少,但是加工的精度却丝毫不逊色瑞士的产品。最为关键的是,日常机床的维修也更加方便了,因为企业和设备都在国内。
所以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来,瑞士并不是不可取代的,只要我们自己发力,我们就不需要再从国外进口。但是我们也必须更清醒的认识到,高端机床的发展之路还很长。
高端机床发展要具备国际视野
前面已经提到,高端机床产品虽然很精密,但是市场的需求并不多,对企业来说,这就是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发展模式。
一方面,我国的机床产业发展确实起步晚,但是另一方面,国内的很多机床企业实际上有一种畏难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不愿意在高端产品领域深耕,只愿意赚一些简单的快钱。
这种发展思路的后果就是,大量的机床企业集中在生产低档数控机床领域,而不愿意向中档和高档机床领域迈进。
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金属切削机床企业的数量还只有1070家,生产的产品为403935台,仅仅过了两年,企业的数量就增加到了1264家,生产的产品达到了惊人的858100台。企业扎堆严重,而且全部集中在低档数控机床领域,自然就导致了产能过剩。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不是因为瑞士突然断供产品,国内的很多机床企业,依旧只愿意留在舒适区,而不愿意寻求突破。
因此,从这一点就应该看出来,国内高端机床的发展还需要不断规划,还要走更多更长的路,尤其是要具备国际视野,而不能只在国内内卷。
结语
未来高端机床的发展应该会有更多的突破,既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应该寻求国际市场,这才符合整体发展升级的思路。
所以说,瑞士给我们断供,反倒是帮了我们一把,让国内的很多机床企业不能够再待在舒适区而不发展。这也意味着,任何产品和行业的升级,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思维、意识和观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