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代指我女儿)上小学刚好半个月了,这半个月内肉眼可见,她和原来幼儿园的时候不一样了。
有好的一面,每天都很开心,回到家第一时间和我汇报学校的情况,比如在课堂上举手回答了什么问题,在学校帮老师做了什么等等。
坏的一面是变得更情绪化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哥哥随便碰她一下,她要嚎哭个半天,尤其当我在家的时候,她哭得更厉害了。
所以这段时间,我感觉耳朵都疼了,基本上每天都要上演好几回“杀猪”一般的剧情。
每次听到她嚎叫,我都忍不住会想,当初是脑子进水了吗,去拼了个二胎。
我在前面的文章提起过,我们要换一个房子,起因就是不够住了。
前段时间我和队友在小区里面散步的时候,也聊起过这个问题。
我和队友吐槽说,当初是怎么想的,怎么就再生了一个。
生也就罢了,关键是啥好事都没赶上。
现在生二胎,产假不仅延长了,还有各种育儿补贴。
从今年秋天开始,幼儿园大班还免学费,我们又刚好今年从幼儿园毕业了。
想想,所谓的各种生孩子福利,我都没享受到,真够“幸运”了。
再往前说,去年暑假,我一拖二带着哥哥妹妹去大连玩,和我同行的几个妈妈都是一拖一。
我和她们真的是天壤之别,她们几个很轻松,孩子们自己玩一起了,只要看护下安全之类的就好了。
但是我不行呀,妹妹比他们几个孩子小很多,也娇气很多,还没走两步,就开始叫着走不动了,要抱要背。
我是玩也没玩好,吃也没吃好,现在都想不起来,在大连我到底看了什么。
如果就生一个的话,好像很多问题都解决了。
比如不用再花钱去买大房子,比如也不用这么辛苦,想带着孩子出去,带一个可比带两个轻松多了,比如每天辅导作业也轻松多了,不用教完大的教小的,连家长会都能少开一点......似乎好处好多好多。
但是,生二胎真的是没苦硬吃吗?
我去问了问deepseek,看看它是怎么回答的。
我训练的deepseek一直都很鸡汤文,回答如下:
中年人生二胎确实有很多年轻人无法体会的挑战,比如体力不如从前、生活节奏早已稳定、事业可能正处于关键期,再加上同时要照顾大小两个孩子的不同需求。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困难,有时候感到疲惫甚至后悔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绪,但是“没苦硬吃”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因为生育选择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算计,而是生命价值的深层回响。
你看deepseek也知道我们中国人喜欢用“但是”来转折。
不管是分AI还是问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如果你有下面的情况,建议你再慎重考虑一下:
1.经济条件不允许
养一个孩子已经费尽了全力,养两个的话,会让你们的生活捉襟见肘,建议暂缓。
所谓“穷有穷养”,很多时候是无奈之下的自我安慰,不是最优解。
2.没人帮忙带
比如双方老人因身体、距离或其他原因无法提供任何帮助;请不起或不放心请育儿嫂;夫妻一方(绝大多数是女性)需要辞去工作全职带娃,且另一方是“甩手掌柜”(丧偶式育儿)。
如果预计生二胎后需要你独自扛起所有的育儿重担,而你的伴侣并未准备好共同分担,请不要生。
这不是“为母则刚”,这是“没苦硬吃”。
3.夫妻关系已经亮红灯
孩子是爱情的结晶,而不是婚姻的粘合剂。 一个新生儿的到来只会放大现有的矛盾,增加新的压力源(如睡眠不足、经济压力),让原本就脆弱的关系加速崩盘。
先集中精力解决夫妻之间的问题,当你们的感情稳固到足以共同应对风暴时,再考虑要二胎。
4.生二胎只是因为外界的压力,不是自己真正想要
你是为自己的人生生孩子,而不是为别人的眼光生孩子。来自外界的压力会在孩子出生后瞬间消失,而留下的所有责任和艰辛都需要你独自承担。动机不纯,很难有持续的动力去应对未来的困难。
静下心来问自己:“抛开所有人的意见,我自己到底想不想要?” 如果答案不是坚定而喜悦的“是”,那就不要开始。
人到中年,生二胎是不是没苦硬吃,我觉得大家可以对照一下上述的问题,排查一下有没有高风险的选项。
如果有,那建议再仔细考虑一下,毕竟孩子生出来,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了。
我和队友没有上述的任一问题,当初生妹妹的时候,纯粹是意外,因为拿掉孩子,对于我来说,损伤会很大,所以就留下了。
虽然这7年来,有很多痛苦的时刻,但总体来说,生了二胎,基调是更开心的,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真不是白讲的。
姐妹们,你们是什么想法呢?可以留言分享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