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和韩国有关的两条消息引起我的关注和思考。
据多家国内媒体报道,9月11日凌晨,一位70多岁的中国籍男子在韩国仁川海边捕捞贝壳时,因海水涨潮被困在滩涂,34岁的韩国仁川海警署警长李在锡前往营救。营救过程中李在锡把自己的救生衣让给受伤的中国籍男子,在游往海岸时不幸殉职,被救的中国籍男子无生命危险。韩国海警将为舍己救人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在锡举行高规格葬礼。
第二件事是9月12日,中国接回30位在韩国牺牲的志愿军烈士遗骸,4架歼-20战机伴飞运送烈士遗骸的运-20降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这是我国接回的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
李在锡警长为救中国籍老人牺牲自己的生命,无疑体现了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和人性的光辉。对此,中国网民在相关报道下的绝大多数评论都是被他感动和向英雄致敬,祝他一路走好。
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绝大多数网民评论“欢迎回家”,却很少有人想到这是中韩两国友好合作的结果,没有看到为此感谢韩国政府的评论。原因很简单,不是中国网民不知感谢,而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相关信息。
韩国为寻找、挖掘和鉴定当年的“敌军”志愿军烈士遗骸做了大量工作,如果韩国固守在狭隘的历史恩怨是非中不能自拔,不能着眼于两国友好合作大局,拒绝提供合作与帮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就不可能实现。
中韩两国是近邻。韩国经过数十年民主转型与发展,已经成为发达的民主国家。尽管其社会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民族性也存在不为人喜的一面,但必须承认,这个国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友好合作应该成为中韩两国关系的大局。
坦率地说,中国网民对韩国的评论与情绪总体而言并不友好,网络上充斥大量针对韩国和韩国人的片面和负面的言论与情绪。两国网民经常在具体问题上骂战,这种网络舆论环境不可能不引起对方的反应,增加彼此的对立和恶感,并进而影响甚至恶化两国关系。
近年来韩国社会对中国的负面印象加深。2023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跨国调查显示,韩国青年群体对中国持负面态度的比例超过80%,位居全球前列。另据首尔市立大学的调查,韩国青年对中国的好感度仅为2.14分(满分5分)。2025年3月明洞商业街的民调显示,81%的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态度,创全球最高纪录。
相对于尹锡悦,韩国现任总统李在明在重视与美日同盟关系的同时,注意发展对华友好关系。近日李在明在国务会议上强烈批评在首尔明洞发生的反华集会活动,称其为“闹事”行为,已经脱离言论自由范畴,并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制裁方案。
李在锡警长的牺牲和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说明,对韩国和韩国人以偏概全全盘否定的观点和言论是极端错误的。对李在锡警长为营救中国籍老人殉职的正面评论同样说明,网民如果正面客观地了解韩国人的善良,是会受到感动和做出客观评论与评价的。
发展中韩友好合作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就中方而言,应该全面客观地介绍和报道韩国,理性对待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杂音。
一个真正强大和自信的民族,应该是胸襟开阔,拥抱人类文明与现代价值观的民族。抵制网络极端言论应该成为合格的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国人的共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