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俄专家断言中国核战撑不过1小时?十一年后东风快递改写游戏规则

0
分享至

2014年俄罗斯谢尔盖·吉洪诺夫文章直接指出:“一旦美国动手,中国面对核打击坚持不了一小时。”

这话当时没人觉得是夸张,毕竟那时候的差距就摆在那儿。



十年过去,到了2025年九三阅兵那天,长安街上的画面彻底推翻了这个判断。

东风-61、巨浪-3、惊雷-1这些“大杀器”排着队过天安门,明眼人都看明白了:中国的核力量早不是十一年前的样子。

“一小时存亡”的说法,现在听着更像个旧时代的标签。

失衡的起点:2014年的核力量差距有多大?

2014年那会儿,中国的核力量确实没多少底气。

首先是数量,手里的核弹头大概就250枚,而美国呢?光实战部署的就快2000枚,相当于咱们的8倍。

更关键的是能跨洋打的导弹太少,当时能到美国本土的东风-31A没几枚,而且大部分导弹都放在固定的发射井里。



这玩意儿在美军的卫星眼皮底下,跟“透明”差不多,真要是有事儿,很容易被一锅端。

美国那时候已经把“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搭得很稳了。

陆地上有“民兵-3”导弹,往发射井里一放,随时能打;海里的核潜艇带着“三叉戟-II”导弹,在全球大洋里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冒出来;天上还有B-2隐形轰炸机,能悄没声儿地突破防空网。

这三套东西加起来,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大锤,谁看了都得犯怵。



更核心的是思路不一样,美国搞的是“实战部署”,意思是真要打,这些核武器能马上用。

中国当时走的是“最低威慑”,核力量主要是当最后一道防线,能反击就行,不求数量多。

这种思路加上硬件差距,也难怪俄专家会说出“撑不过一小时”的话——那时候的情况,确实没太多反驳的余地。



静默革命:从“怕被打没”到“打不着、拦不住”

真正的改变,是从“怎么活下去”开始的,中国挖了几千公里的隧道,后来被称作“地下长城”。

这些隧道不是随便挖的,能扛住50万吨级核弹的近距离爆炸,而且像血管一样连着重型指挥中心和导弹阵地。



就靠这个,核力量的存活率从原来的不到30%,一下提到了70%以上,先能活下来,才有反击的机会。

2017年有个关键突破:固体燃料发动机搞成了,这东西一出来,导弹部署方式彻底变了。



东风-41开始用铁路机动,装在绿色的货运车厢里,混在普通火车里跑。

20万公里的铁路网,美军想从卫星上找它,跟大海捞针差不多。

美国有个科学家联合会算过,这种铁路机动的导弹,比固定发射井的生存概率高47倍。



公路上也没落下,东风-31AG和东风-41装在八轴特种车上,72小时能从西北跑到东南,跨三个气候带,沿途还有几百个预设发射点,美军好几次卫星监测,都跟丢了超过8小时。

海里的威慑力也慢慢起来了,中国核潜艇早在1985年就创造过连续潜航90天的世界纪录,而094A型战略核潜艇在技术上延续了这种长航能力。



它水下最大航速达30节,潜深400米,比早期型号性能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静音技术的突破,通过优化填角设计和流体布局,“龟背”涡流噪音显著降低,综合静音性能甚至优于部分“无龟背”潜艇。

2023年鄂霍次克海的美日反潜演习中,一架P-8A反潜机曾短暂捕捉到094型信号,却在23分钟后丢失目标,这体现了其隐蔽突防能力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巨浪-3潜射导弹,射程超1.2万公里,从中国南海发射,就能覆盖美国大部分本土。

到2025年,中国海基核力量的战备值班率从十年前的30%涨到了68%,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里,都有核潜艇在海里带着导弹待命,这才是真正的“二次反击”能力。



光活下来还不够,还得能打进去,东风-17就是干这个的,它的外形像个扁平的梭子,在6万米高空能蛇形拐弯,速度能到12马赫——相当于每秒4公里。

美军的“萨德”反导系统想拦它,成功率还不到15%。



东风-41更猛,速度20马赫,还能带着10枚分导式弹头,一起打出去的时候,反导系统的计算机根本算不过来,只能眼睁睁看着。



阅兵亮剑:2025年的“三位一体”有多齐?

2025年九三阅兵,算是把这十几年的成果亮了个底。

战略打击方队里,惊雷-1空基导弹、巨浪-3潜射导弹、东风-61陆基导弹第一次凑到一块儿。

这标志着中国终于有了完整的“三位一体”核力量——陆、海、空都能发起核反击,再也没有短板了。



陆基这边多了个“新大哥”东风-61,第一次公开就很抢眼,射程1.6万公里,从中国本土发射,能打到全球任何地方。

它能装12枚分导式核弹头,每枚当量50万吨TNT,还能变轨,旁边再放几个诱饵弹,现在的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

而且它是公路机动,找个隐蔽的地方就能待着,就算被首轮打击,也能躲过去再反击。

压轴出场的是东风-5C液体导弹,官方直接说了:“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这款是改进过的,射程能到1.8万-2万公里,要么带10枚分导式热核弹头,要么带一个2000万吨TNT当量的高超音速弹头。

这威力,足够当核威慑的“压舱石”,而且常年处于戒备状态,随时能拉出来用。

海基这边,巨浪-3它不光装在094A型潜艇上,下一代096型潜艇也会用。

以前潜艇得开到太平洋深处才能打到美国,现在不用了,在我国近海发射,就能覆盖美国全境。

美媒后来报道,中国至少有24枚巨浪-3处于战备状态,24小时盯着,这威慑力不用多说。



空基以前是短板,这次惊雷-1一出来,短板就补上了。

它用的是“火箭助推+滑翔”的原理,射程近7000公里,速度20-23马赫,由轰-6N轰炸机带着,在我国领空里飞就行,能打美国阿拉斯加的反导基地。

有了它,陆、海、空的核打击链条才算真正闭环,不管从哪个方向来的威胁,都能反回去。



还有个细节很有意思:这次阅兵的核导弹方队,不是按型号排的,而是按作战体系分的。

比如把指挥车、导弹车、保障车编在一起,像一个完整的作战单元。

这说明中国的核力量不只是有装备,还形成了能随时用的体系,自信程度跟十年前完全不一样。



均势形成:现在的中美核力量,早就不是一边倒了

十一年过去,中美核力量的对比已经反过来了。

中国的核弹头突破了500枚,而且78%都装在机动平台上,要么在火车上跑,要么在汽车上转,要么在潜艇里藏着,想打下来很难。

加上北斗导航,打击精度从以前的百米级变成了十米级,只要没被打坏,每枚导弹都能精准命中目标。



美国那边反而有点“老态龙钟”了,“民兵-3”导弹用了50多年,最近几年故障越来越多,想换的“哨兵”导弹因为技术问题,好几次推迟。

新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要到2034年才能服役,现在还靠老潜艇撑着;B-52轰炸机更是冷战时期的老物件,修修补补用到现在。



美国民兵3导弹

反导系统也不行了,东风-17的突防成功率高达87%,美军没办法,只能把“萨德”的升级计划往后推。

2024年西太平洋那次对峙,就很能说明问题,当时山东舰航母群和美国“尼米兹”号离着250海里对上了,福建基地马上派8架轰-6K挂着鹰击-21飞起来。



这导弹速度超10马赫,2000公里外就能从天上往下砸,专门打航母。

结果72小时后,美军撤退的时候,特意绕开了所有东风-26D能打到的区域,行动上已经认了中国的威慑力。

更重要的是战略思路的差异,中国一直说“不首先使用核武器”,2025年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会议上又重申了一遍,是所有核国家里唯一明确这么承诺的。



美国却从来不肯说“不首先用”,还想着用核武器威慑全球。

现在中国的核力量“打不着、拦不住”,威慑力已经跟美国差不多了,以前“美国单方面压着中国”的局面,早就没了。



结语

这十一年,中国核力量从“撑不过一小时”到“十分钟就能反击”,不是简单多了几枚导弹,而是整个生存逻辑和威慑思路都变了。

从地下长城到铁路机动,从巨浪-3到东风-61,每一步都是为了“不被摧毁”——只有自己打不垮,别人才不敢随便动手。

2025年九三阅兵展示的,不只是武器有多厉害,更是一种底气。

中国搞这些核力量,从来不是为了跟谁争霸权,而是为了守住和平的底线。

就像东风-5C导弹的“以武止戈”,这些“东风快递”的真正使命,是让任何国家都不敢动“用核武器打中国”的念头。



核战争没有赢家,这点中国一直很清楚。所以十一年技术突破,建的不只是威慑体系,更是一面和平的盾牌。

现在再回头看2015年俄专家的断言,会发现那不过是特定时代的判断。

而今天的“东风快递”,已经用实力证明:中国再也不用怕“撑不过一小时”,也有足够的能力守护自己的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基恩:汉尼拔不是不走运而是愚蠢,利物浦展现了顶级球队风范

基恩:汉尼拔不是不走运而是愚蠢,利物浦展现了顶级球队风范

雷速体育
2025-09-15 00:06:22
埃梅加因转会切尔西遭极端球迷抨击,白学堡主帅:这缺乏尊重

埃梅加因转会切尔西遭极端球迷抨击,白学堡主帅:这缺乏尊重

懂球帝
2025-09-15 06:31:06
25亿镑被冻结超3年!英媒:英国政府与阿布近20个月仅会面4次

25亿镑被冻结超3年!英媒:英国政府与阿布近20个月仅会面4次

直播吧
2025-09-13 22:33:13
李雪主:金家看中,男友被除,击败多名竞争者,靠一招征服金正恩

李雪主:金家看中,男友被除,击败多名竞争者,靠一招征服金正恩

阿胡
2024-02-22 11:37:05
越是屁股大腿粗的女人越耐看?

越是屁股大腿粗的女人越耐看?

健身S叔
2025-08-07 06:49:46
台媒:台当局表示不排除发展新核能

台媒:台当局表示不排除发展新核能

参考消息
2025-09-14 19:52:06
2025年8月优秀演员榜 田野憂拿下销量双料王

2025年8月优秀演员榜 田野憂拿下销量双料王

素然追光
2025-09-13 05:30:04
不许改变黄岩岛现状,菲方紧急召见中方使节,不料被反将一军

不许改变黄岩岛现状,菲方紧急召见中方使节,不料被反将一军

湘评中外
2025-09-14 17:21:48
全球见证历史的时刻到了:波兰惨遭入侵,特朗普紧急发文,绷不住

全球见证历史的时刻到了:波兰惨遭入侵,特朗普紧急发文,绷不住

仙味少女心
2025-09-12 23:44:26
隔壁夫妻天天蹭我充电桩,我怒断电源出国游,3天后物业打来电话

隔壁夫妻天天蹭我充电桩,我怒断电源出国游,3天后物业打来电话

清茶浅谈
2025-09-11 21:10:19
韩庚演唱会被嘲吃相难看!脸僵像王阳身材像黄渤,舞都跳不动了

韩庚演唱会被嘲吃相难看!脸僵像王阳身材像黄渤,舞都跳不动了

郑丁嘉话
2025-09-14 11:40:56
当了17年中国女婿,圈中国的钱回到日本竟公然辱华,如今他还好吗

当了17年中国女婿,圈中国的钱回到日本竟公然辱华,如今他还好吗

黄谋仕
2025-09-14 21:59:13
顶级财团荣氏家族:脱离中信集团又如何,谁说他们不“富可敌国”

顶级财团荣氏家族:脱离中信集团又如何,谁说他们不“富可敌国”

牛牛叨史
2025-09-14 03:40:35
张朝阳成功横渡广东潮汕南澳岛饶平海湾,用时5小时18分,曾称“不害怕水,生命在于折腾”

张朝阳成功横渡广东潮汕南澳岛饶平海湾,用时5小时18分,曾称“不害怕水,生命在于折腾”

鲁中晨报
2025-09-14 20:39:22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原董事长刘伟被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原董事长刘伟被查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09-14 11:10:54
9.15早评|周末吹爆了!本周A股两件王炸大事!

9.15早评|周末吹爆了!本周A股两件王炸大事!

龙行天下虎
2025-09-15 01:58:26
网球名宿对阿尔卡拉兹美网夺冠后的前景表示担忧:别成为行尸走肉

网球名宿对阿尔卡拉兹美网夺冠后的前景表示担忧:别成为行尸走肉

搏击江湖
2025-09-14 20:30:23
北约国家实现全员军费达到GDP的2%,却发现比利时等几国留了心眼

北约国家实现全员军费达到GDP的2%,却发现比利时等几国留了心眼

陶慕剑地球观察
2025-09-11 15:57:14
39岁江疏影巴塞罗那街头被偶遇 没有化妆 素颜状态超绝 本人很松弛

39岁江疏影巴塞罗那街头被偶遇 没有化妆 素颜状态超绝 本人很松弛

TVB的四小花
2025-09-12 13:21:37
42岁男子脂肪肝去世,再次提醒:脂肪肝是一堆病,想逆转记住7点

42岁男子脂肪肝去世,再次提醒:脂肪肝是一堆病,想逆转记住7点

华医网
2025-09-15 05:41:18
2025-09-15 07:04:49
壹知眠羊 incentive-icons
壹知眠羊
茶遇水而生,水见茶而活
1990文章数 4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俄无人机飞入波兰 美国务卿:不可接受

头条要闻

罗永浩深夜发文:贾总 找个平台直播理性对一次话吧

头条要闻

罗永浩深夜发文:贾总 找个平台直播理性对一次话吧

体育要闻

利物浦1-0绝杀十人伯恩利 萨拉赫95分钟点射

娱乐要闻

花泽香菜官宣离婚 结束与老公5年婚姻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亲子
时尚
教育
旅游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孩子上课坐不住、成绩差,警惕多动症

听说现在年轻人的家都“歪七扭八”的?

教育要闻

山东多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费曼学习法被推荐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军事要闻

俄无人机飞入波兰 美国务卿:不可接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