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44岁的李绍山是家族第四代漆器传承人,在漆艺路上走了二十多年。他的双手布满老茧,却能灵巧地创作漆器,“从我记事起,家里就萦绕着生漆的味道,漆艺早已融入我的血脉。”
贰李绍山的工作室湿热难耐,这是让漆干燥的理想环境。制作哪怕最简单的漆器,都要刷20多层漆。每次工作,他都大汗淋漓,衣衫湿透,“习惯了,这温湿度是让漆完美干燥的关键。”
叁“做漆器,木头是根基。”李绍山一边用工具雕琢木胎一边解释,先将木头做成器形,再刷生漆、刮灰、晾干、打磨。简单漆器涂20多层彩漆,复杂的得上百次,每层漆需三天晾干,一个普通漆器制作周期就要个把月,像手中这个杯子,制作38个月了,还没完成。
肆“很多人都会对生漆过敏,浑身起水泡,我也不例外。”李绍山回忆初学时,过敏严重到几乎放弃,但对漆艺的热爱让他坚持了下来,身体也慢慢产生了抗性。
伍 “生漆收集不易,加上矿粉更是珍贵。”李绍山感叹,“培养传承人太难了,人磨漆,漆磨人,没有长时间沉淀和对工序的打磨,做不出好漆器,愿意学的人太少。”
陆 面对传承困境,李绍山免费教导15位残疾人学漆艺,“他们内心纯粹专注,学起来更有耐心毅力。我就想帮他们掌握谋生手艺。”工作室里,残疾学员们专注创作的身影,与漆器相互映衬。
柒 “也许没人记得我,但几百年后,有人拿起我做的瓶子,就能看到我的痕迹。”李绍山抚摸着即将完工的漆器,“没有热爱,根本坚持不下来,这不仅是手艺,更是精神传承。”
捌投入创作时,李绍山会完全沉浸其中,“一工作就和外界脱节,满脑子都是漆器。”他说,“但这种忘我能让我突破自我,每次完成作品,都像获得重生,期待下次进步。”
玖“漆的包容性很强,怎么创作都漂亮。”李绍山眼中带笑,“只要肯沉下心,就能做出好东西。”他盼着更多人了解漆艺,让这门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九个瞬间 一城烟火
世界辽阔,敏感的人总能温暖彼此。在不动声色的拍摄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河流一样奔涌进镜头,直击心灵。“9张”栏目,用图片记录身边事、身边人。
第77期
栏目主持:焦策
文字/摄影:董焕敏、刘雅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