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上个月发布了《一步险,步步险,来看毛主席怎样沦落为“乞丐”,又怎样在险中求生》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1928年年底,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举行了第3次“会剿”。为了化解敌人的这次“会剿”,毛主席在著名的“柏露会议”上定下了红4军跳到外线作战以吸引敌人兵力,由红5军守山对付敌人余下兵力的作战方案。
这是一条极大胆,极有效的计策。
但是,与强大的敌人相比,当时的红军队伍太弱小了。
红4军主力下山后,成功地吸引了已经进至遂川和资兴的敌军的第1路、第5路共两个旅,及驻守赣州的第15旅等部前来厮杀。
红4军寡不敌众,难以对敌形成牵制,只好且战且走。
敌人追得太凶、太紧,红4军损失惨重。
又兼全军将士下山时,每人随身只带了两斤炒米,在冰天雪地中又饥又冷,随着追杀的路线拉长,时有饿死和冻死的现象出现,情况非常糟糕。
而留守井冈山的第5军所面临的情况,更加糟糕。
因为,敌人余下的第2路、第3路、第4路军的兵力,仍对留守井冈山根据地的红5军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那么,到了1929年1月20日,井冈山就彻底失陷了。
从井冈山上突围出来的红5军将士,仅300余人而已。
同日,红4军饥寒交迫,明知敌军在大庾县城设下空城计(其撤去守军,等红军入城,再从外围杀入),也不得不入城找吃的和穿的,从而遭到了赣军李文彬旅的疯狂屠杀。
毛主席、朱德、陈毅等人率领红军拼死杀出城,先后在乌径、平头坳与敌人搏杀,到了1929年2月1日,总算摆脱了追兵。
接下来,红4军开始了一场“小长征”——他们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寻乌境内游走,走过了吉谭、顶山,穿越了罗福嶂山区……
井冈山是暂时回不去了,前路茫茫,哪儿才是归途呢?
早在去年9月,毛主席就得知中共赣西特委秘书长李文林在吉水县阜田将赣西工农革命军第7、第9纵队,合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2团。
这次“小长征”,从沿途收集到的情报可知,独立红2团已经转移到了东固地区,在吉水、永丰、兴国、于都、泰和等县建立起了小块红色区域。
那么,东固地区,就是红4军目前的最好落脚点。
毛主席通过和朱德等人研究,决定率红4军沿闽赣边界北上,转往江西东固。
驻福建武平的郭凤鸣所部的小股部队时来骚扰,红4军一路打来,得了不少战利品,情况有所好转,很快,就穿过了会昌、乌迳,来到了瑞金城南的山区。
毛主席深感数月来战事频仍,对外界消息一无所知,很想弄点报纸来看看。
贺子珍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带了一个班的战士突袭瑞金城,到城内邮局抢报纸。
敌人在瑞金城内并没有驻扎大部队,贺子珍等人的行动异常顺利,基本不费什么功夫,就网罗了一大叠涵盖了全国各种各样的报纸,满载而归。
可是,在回来的路上,遇上了赣军刘士毅的一支侦察部队。
贺子珍想要缴获敌人小头目所骑的高头大马,指挥战士们杀上去。
结果,马没抢到,反倒把红4军的行踪暴露给了刘士毅。
这些天来,刘士毅正在各地苦苦搜寻红军的行踪,这一下子,终于发现了红4军的踪迹,不由得大喜过望,狞笑着,指挥两个团杀气腾腾地追了过来。
毛主席和朱德等人见势不好,赶紧挥军撤往大柏地。
大柏地位于瑞金县城北部三十公里,其中,从隘前麻子凹至大柏地是一条长达五公里的峡谷地域,两边峰峦重叠,森林茂密,地势险要。
即大柏地就是红4军的“生死场”,如果能在险地中反败为胜,那么,就可以是浴火重生,重焕光华;如果不能在险地中扛过这个劫难,那就是全军覆没,红军的革命事业归于沉寂。
事实也证明,大柏地之战,红4军几乎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危急之时,毛主席也不得不端起了一支步枪,和战士们一起冲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