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 户型优化业务的开 展,我发现业主们对于效果图的需求比较普遍。
但传统的效果图都是静态的,无法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空间和尺度的,只能看个感觉而已。
另外,做效果图的费用也不低,很多业主对于这块的收费也有抗性,经常在网络上看到“白piao”的情况。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来介绍几种更直观的表达方式,让业主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建筑空间”。
02
微缩模型
首先是工作模型,这个建筑师并不陌生,用等比例的模型来展示空间,能让业主有直观的感受。
而且模型中的墙体、家具等构件都是可以移动和调整的,这就使人有了点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当业主想修改时, 这种 “即时反馈” 的沟通模式,可以减少信息偏差,增强其对方案的认同感。
但是这种模型的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就是微缩的东西,看不出实际的空间大小。即使你再怎么转这个模型,它就是这么大,人也无法体验身在其中的实际感觉。
另外,制作这样一个模型也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成本上来说不亚于做几张效果图。所以这种方式,推广起来也挺费劲,最多是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业主留个念。
03
1:1图纸
正因为工作模型不是1:1的真实展现,所以网络上就出现了真实比例的呈现方式。
挪威一家叫做Vardehaugen的建筑事务所,在自家后院建造了一系列与现实一样大小的项目图纸。
对尺度的感官体验或是在房间里的行走,人类其实无法通过传统的三维可视化软件或一定比例的模型来体验,只有按1:1比例建造的模型,才可能让人获得更佳的尺度与空间序列的感受。
所以这家公司在空地上绘制1:1比例的图纸去演示空间效果的做法,让设计师和业主都能感受到实际的空间尺度,从而促进设计成果的交流。
当然,这样的方式成本也不会太高,只需要会画图的工人和一块空地。但要是项目比较多的话,可能空地和工人都会不够用。
04
投影模型
在空地上画图纸的方式,最主要是太费时间。而用投影来实现1:1模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人们可以在投影出来的图纸上行走,添置家具,移动墙体,感受实际空间能带来的所有体验。
因为空间尺度是真实的,所以你甚至都能在投影中测量尺寸。(如上图)
这样的方式,对于客户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新颖的体验,对于促进成交也会有帮助。
但不管是投影设备也好,还是设计师的图纸也好,都是一种成本,无形中就推高了设计收费。这都需要业主来买单,就不知道市场的接受程度了!
05
VR 样板房
VR样板房,是近些年开发商采用的一种数字化营销的新工具。
通过 三维建模 、 激光扫描 等技术实现房屋结构的 1:1还原 ,购房者可以通过穿戴式设备,在线上自由查看房屋细节、切换装修风格,并支持多平台交互体验。
这种方式和传统的实体样板房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制作成本较低,制作周期短至1-2周,无需搭建实体空间。
打破了地域限制,可以异地看房,24小时全天候看房。
可以快速切换不同户型与装修风格,720°无死角自由漫游 ,还可以模拟不同时段光照和天气。
虽然它革新了房产的展示和初步体验方式,但还不能完全取代实体样板房。因为虚拟成像技术(尤其是VR/AR)前期投入和制作成本较高,客户买单的意愿并不强。
06
结束语
从静态的效果图到动态的VR,从平面的图纸到立体的1:1实景投影,设计师的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完成一场关于空间的“翻译”,让业主不仅能“看到”,更能“感受到”。
未来的趋势也不再是单一技术的比拼,而是根据项目需求,灵活搭配甚至融合这些工具。
那么,作为空间消费者,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