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高原
李成智
第三章 载波技术员
第二十四节 金色的田野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就到了七月份,又是一个夏天,最是西藏舒服的日子啊!天气不冷又不热,这里还没有讨厌的蚊子叮咬,所以我们部队是用不着配发蚊帐的。
田野里老百姓的麦子金黄金黄的,又是一个丰收年份。这里的土地肥沃,都是山上流下的雪水浇灌着农田;老百姓家里生畜多,又不缺少肥料,多少上些化肥,每年的小麦长得都很好。由于高原气候特点,这里一年只适合种植一季。西藏是人少地多,打下的粮食根本吃不完,群众会把收获的三成粮食都用来酿造成青稞酒了。藏族群众喜好饮酒,好多牧民出去放羊、放牛,总是屁股后面带有个小葫芦,里面是放盛青稞酒的,有事没事喝两口。那种恬适愉悦,真让人羡慕!
这里的小麦成熟后,不像家乡急着收割。内地如果不收,小麦会炸到田里。遇到大风和大雨,还会大面积倒伏,影响收割。这里的气候温差很大,中午热一会,晚上天气又凉了下来,麦粒的外壳有些疲软,颗粒并不会从壳里炸出来。这个季节风小雨细,小麦并不倾倒,又不急着抢种,群众收麦是很沉的住气的,能慢慢收上一个多月。
我们有时也去帮助对面生产队里比较困难的群众收割麦子。这是部队的光荣传统,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我们也喝过附近群众的酥油茶和青稞酒,连队的汽车也帮助附近群众向县城运送小麦,销售给国家。
西藏群众当时的播种方式还是落后,沿用撒播,很浪费种子,又不太均匀,还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方法上。随着内地的大学生和技术人员援藏,不断的向群众宣传和传授农业技术知识,进行品种的引进改良,西藏的小麦产量较过去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些适合西藏特点的播种机、收割机,也陆陆续续地进入西藏,在拉萨市周围也已经能看到。
收割后的田野,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蓝天白云下,在山脚水渠旁,在绿柳树荫下,三五成群的牦牛和羊群在麦草垛附近,摔着尾巴,东走西窜,在篱笆围里悠悠自得地咀嚼着麦杆和青草,尽情享受着夏季美好的田园生活。我爱西藏!更爱这西藏高原金色的田野风光!
同新疆学员在西安留影
作者简介:
李成智:1956年生,1975年入伍西藏军区通信总站部队。任过载波技术员,1983年至1985年在武汉通信学院学习。毕业回原部队。任过司令部作训股长,营长。1993年转业至河南孟县武装部,先后任过参谋,民兵装备仓库主任,1996年回归部队任后勤科长。2000年第二次转业孟州广电局任副局长,2016年退休。
作者:李成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