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46年顾维钧力荐董老参加第一届联大,25年后,毛主席派人请他回国

0
分享至

“1946年秋天,你真的要把共产党人放进代表团?”蒋介石抬眼问顾维钧。 时间定格在9月上旬,纽约联合国大会召开在即。顾维钧点点头,没有多余解释。短短一句对话,埋下了一条贯穿四分之一个世纪的伏线。

那一年,新中国还未诞生,国共第二次停战谈判余温尚存。宋子文奉命组建全国代表团,名单几乎被清一色的国民党人士填满。外界哗然——抗战才打完,国民党想独占国际舞台的念头过于明显。民主同盟和进步媒体率先提出异议:没有共产党,谈何代表全中国?舆论发酵,蒋介石只得召集小范围会议,试图找到一个“看上去体面、实际无害”的折中方案。

顾维钧端着茶杯听取意见。他是职业外交家,嗅觉极灵敏。在他看来,如果完全排斥中共,华盛顿、伦敦未必买账;更关键的是,共产党在国内影响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于是他开门见山:“总得让共产党露个面,否则咱们在谈判桌上就会被动。”话音未落,全场安静。蒋介石沉吟数秒,才抛出那句询问:“有人选吗?”



董必武三个字应声而出。顾维钧对董并不算熟,只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有过一面之缘。当时一同为山东问题据理力争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董老温和,懂国际法,对大国博弈心里有数;更重要的是,他不事张扬,却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顾维钧明白,这样的组合既给了共产党象征席位,也不至于让国民党完全失控,于己于彼都留有退路。

蒋介石勉强同意。很快,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代表团名单:团长宋子文,副团长顾维钧,成员董必武等。美国媒体敏感捕捉到“共产党代表首次参与联合国事务”的信息,《纽约时报》专栏用了整整一个版面介绍董必武的经历,连带配发一张他身着中山装的照片。对华侨社区而言,这张照片后来被剪下、贴在许多餐馆玻璃门上,成了特殊的时代符号。

出发前,董必武只带一名助手章汉夫。行李里除换洗衣物外,就是一本《国际联盟史》和几支毛笔。航程漫长,章汉夫问:“董老,为何不用钢笔?”,董必武笑道:“西人看惯了钢笔字,我写毛笔,让他们记住‘中国人’这三个字的模样。”这份坚持,在纽约安检时甚至引来一阵小小惊叹——细陀螺似的笔洗、掌心大小的砚台,全都被美国警卫新奇地摩挲了一遍。



到了大会现场,顾维钧、董必武一前一后入场。顾维钧回忆:“董虽年长,步履尚稳。每次发言前,他必先抿口茶,沉默十秒,方才开口。”这种节奏在国际会议上显得罕见,却极具东方气度。当天,董必武用毛笔在代表名单处签下“董必武”三个潇洒大字。文件被收入联合国档案馆,至今仍是研究者口中的珍贵物证。

旧金山分会场讨论《托管理事会报告》时,中美苏英法等国代表争执不下。顾维钧借口休会,把董必武请到走廊:“山雨欲来,各国盯着我们意见,得先统一口径。”董必武轻声回答:“在原则上绝不放弃一寸权益;在措辞上,可先留一点余地。”最终,中方表态既坚守底线又不至于逼死对手,一举获得小型国家支持。会后,《华盛顿邮报》评论:“中国代表团内部两种声音意外地合拍。”

不过,这种“合拍”只持续了数月。1947年国共冲突再起,谈判文件被尘封,合作氛围迅速冷却。顾维钧赴美任驻联合国首席代表,而董必武则回延安继续主持政务。一个留洋半生,一个埋头根据地,两条平行线短暂交汇后再度分叉。

时间快进到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2758号决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席位。乔冠华以凌厉的发言方式赢得满堂彩,“大步进入会场的乔冠华”随即成为国际媒体的经典镜头。然而在北京,毛泽东却特意提起顾维钧:“老顾当年有情有义,别忘了他。”外交部随即安排章含之赴纽约探望。



那时的顾维钧已近九十,住在曼哈顿东77街一栋公寓楼。章含之先同其长女顾菊珍联系,才得以拜访。屋内陈设极简,一面书架、一幅《松鹤延年》。顾维钧身着灰呢西装,拄杖而立,仍保持外交官特有的绅士弧度。他先是看了请柬,又看了看章含之:“主席记得我,倒让我受宠若惊。”说罢微笑,却能看见眼角不易察觉的湿意。

身体原因,他最终未能踏上归程。可这封请柬打破了长久的尴尬。顾维钧晚年和友人闲谈,常感慨一句:“我这一生,最重大的两个场合,一个在巴黎,一个在纽约;而两次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话音轻,却足够耐人咀嚼。

值得一提的是,顾维钧对乔冠华的评价极高。他对顾菊珍说:“这位新中国的代表,迅捷有锋,却不失风度,颇有点当年我的影子。”顾菊珍后来写信给乔冠华,转述父亲对他的三点赞扬:亲和、博学、潇洒。乔读毕回信,仅一句:“愿接先生衣钵,再抒华夏雄辩。”两位不同年代的外交旗手,由此隔空握手。



董必武则在1975年以国家副主席身份为联合国成立三十周年题词:“共守和平。”题词幅面不大,仍用那支毛笔写就。字迹与1946年的签名一样有力。联合国工作人员发现后,特意把两份文件并排陈列,标注:同一人,不同年代,同一块中国墨香。

追溯那些曲折的人与事,会发现命运往往在不经意间留下一条横线——1946年的选择,让董必武第一次走上世界舞台;1971年的邀请,为顾维钧晚年打开一扇记忆之窗。历史没有剧本,却处处暗含逻辑:凡是真正站在国家利益前面的人,总能得到时间的善意回报。

蒋介石或许未曾料到,自己当年的“退一步”,给中共提供了首次参与联合国的机会;也未曾料到,25年后北京会以一种从容姿态,向昔日政敌的外交大将递上一张机票。对局者各怀算盘,棋盘却只认实力与远见。董必武和顾维钧,两人经历风云变幻,一个在北京长眠,一个客逝纽约,时空阻隔并未抹去那段互信与合作。一笔墨迹,一封请柬,至今仍提醒后来者:在国家面前,党派之分、立场之异皆可暂搁,唯有担当与判断才能在历史里留下名字。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明月清风阁
明月清风阁
明清史资深作家 荣耀召唤师
50文章数 1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拉脱维亚籍"九头身"裁判回成都献舞 还想带家人来旅游

头条要闻

拉脱维亚籍"九头身"裁判回成都献舞 还想带家人来旅游

体育要闻

3次遭争议判罚!皇马向FIFA投诉西甲裁判

娱乐要闻

彪悍那英,大女人与旧妻子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游戏
艺术
时尚
亲子
本地

猎魂世界:阿银上线后的全武魂强度评级及养成汇总!(9.12)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衣服“买精不买多”,日常准备这几款单品,简单舒适又大方

亲子要闻

这妈妈太聪明了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