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现在这个局面,真的不是一句“时间问题”或者“队员太年轻”就能解释的,咱们从世锦赛没进前八,到大运会、U十九、U二十一全部跌出四强,可以说全线滑坡,这种下滑不是偶然的,它指向的是更深层的问题——带队伍的人行不行,以及我们这套管理体系到底有没有跟上时代。
先说说教练这块,咱们前面几任教练,你说他们不努力吗?未必,但从实际带队效果来看,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战术单调,关键时刻拿不出备用方案,暂停叫得不是时候,甚至轮次安排都出过岔子,这些都属于教练组的基本功,是必须在高水平竞争中过关的。
一个好教练,不光要懂排球,还得知道怎么把队员拢在一起,怎么在高压环境下做决策,怎么把每个人的特点融入整体打法。
现在世界上强队的教练团队,早就不止一个主教练加个助理那么简单了,人家有专门研究对手的数据分析师,有负责球员体能和恢复的训练师,还有关注心理状态的专业人员,整个教练组是个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团队。
比如意大利、巴西这些队伍,为什么能长期保持高水平?就是因为他们的保障体系成熟,教练团队专业分工做得到位。
有人提议请外教,我觉得这个可以讨论,外教确实可能带来新的思路,比如欧洲的强力接应打法,或者美洲的防反体系,但也要注意,外教来了能不能真正融入我们的体系?有没有合适的翻译和支持团队?战术理念能不能被队员理解执行?这些问题不解决,光请个外教也未必管用。
再说说管理体制,咱们现在的排球管理体系,有时候确实让人看不懂,比如选人这个问题,虽然一直说公平公正,但外面总有点议论,是不是真的只看状态和能力?有没有考虑地方队和国家队之间的衔接?年轻球员从青年队升上来,能不能适应国家队的训练强度和战术要求?这些都是系统性问题,不是一个教练能解决的。
看看日本女排,人家平均身高不如我们,力量也没我们好,但靠的是整体配合、防守韧性和战术执行力,他们从学校排球到企业联赛,再到国家队,整个体系是贯通的,战术理念一脉相承,这种体系的建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长期规划和坚持。
说到我们的队员,其实有不少好苗子,有些年轻球员身体条件不错,也有拼劲,问题是这些潜力能不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技术?比如一传到位率、发球稳定性、拦网判断这些细节,都需要在日常训练中一点点磨出来,现在看比赛,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做得不到位,导致关键分拿不下来。
所以我觉得,中国女排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换哪个教练,而是建立一个稳定的、专业的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组建真正专业的教练团队,不光要有懂战术的,还要有搞数据的、管体能的、调心理的;二是建立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让最好的球员进国家队;三是改善国内联赛水平,让球员有高质量的比赛可打;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多和强队过招,积累经验。
体育总局和排管中心在这方面要承担起责任,不能只看短期成绩,要做长远规划,比如说,能不能制定一个五年发展计划?能不能请真正的专家来参与建设?能不能给教练团队足够的自主权和支持?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总之,中国女排现在的问题不是靠时间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人来带,要有科学的管理体系来支撑,只有踏踏实实从这些方面入手,中国女排才能重新回到世界强队的行列,这需要时间,更需要专业和耐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