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1 日,夏日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将课堂搬进浙东运河畔,围绕 “科学护河、实干护河、传承护河” 开展系列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水质检测、河岸清理、博物馆研学三重行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护河力量,在实践中解锁浙东运河保护的青春方案。
![]()
实践队员在运河畔做水质检测
科学检测:为运河 “把脉” 用数据守护水质
9 月 11 日清晨,实践队率先抵达浙东运河核心河段浅滩,以该区域为唯一检测点,开展针对性水质检测工作。为精准掌握局部水域状况,队员们提前筹备 pH 值色卡、余氯色卡、锌测试色卡、矿物质(钙镁)色卡及水质检测纸五种核心工具,明确各类工具的检测目标 ——pH 值色卡判断水体酸碱度(正常范围 6-9),余氯色卡排查消毒残留(标准≤0.5mg/L),锌测试色卡监测重金属污染(限值 1.0mg/L),矿物质(钙镁)色卡评估水体硬度,水质检测纸则综合判定浊度、有机物含量等基础指标。
![]()
对照检测结果
![]()
对照检测结果
检测过程中,队员们严格遵循规范流程:采集水面下 30 厘米处水样避免泥沙干扰,分试管分装后逐一操作检测,同步记录 9 月 11 日当日水温、天气、沿岸植被覆盖等环境参数。历经 1 小时的细致检测,实践队形成完整检测记录表。队员们表示,单一地点的多维度检测能更聚焦反映水域特征,而五种工具的协同使用,让 “水质健康” 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为后续护河行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干清理:为河岸 “焕颜” 用双手清除 “视觉污点”
完成水质检测后,实践队于 9 月 11 日上午转场至古运河指定区域,开展 “河岸焕颜” 洁净行动。队员们首先对河岸垃圾分布进行全面勘察,发现从临水平台到步道边缘、从石墩缝隙到阶梯角落,均存在不同类型垃圾残留:步道边缘散落着被丢弃的塑料瓶、褪色破损的食品包装袋,碎片嵌在地砖缝隙中;石墩缝隙里卡嵌着烟头、废旧纸巾,部分还夹杂揉成团的广告单页。这些垃圾或因游客随手丢弃,或经风吹、水流搬运堆积,逐渐成为影响河岸整洁的 “视觉污点”。
![]()
清理运河垃圾
清理过程中,队员们分工协作,用长柄夹子精准夹取缝隙垃圾,以防滑手套保护手部安全,同时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收纳。实践队强调,河岸洁净不仅是视觉美观的需求,更是运河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 —— 每一片被清理的垃圾,都是为运河筑起的 “防污染屏障”;每一次弯腰捡拾,都是对母亲河整洁的守护。据了解,实践队后续计划拍摄河岸清理前后对比图、制作 “护河小贴士”,呼吁更多公众关注河岸环境,参与运河保护。
溯源研学:为护河 “寻根” 从历史传承使命
9 月 11 日下午,实践队走进浙东运河博物馆,开启 “用历史读懂运河” 的研学之旅。博物馆以 “运河文明与护河传承” 为核心,通过文物展陈、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形式,串联起浙东运河 2500 多年的护河脉络,让队员们在历史中探寻护河智慧。
![]()
调研浙东运河博物馆
在 “运河开凿与生态智慧” 展区,队员们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开凿工具、汉代 “水则碑” 复制品,了解古人 “因势利导” 的护河理念 —— 开凿时避开植被密集区,以 “分层开挖” 减少水土流失,甚至设置 “生态缓冲带” 过滤沿岸污水;“漕运文化与护河共识” 展区内,复原的唐宋漕运码头场景生动再现当年繁荣,而一组跨越 30 年的对比图令人印象深刻:1990 年的运河岸边堆满工业废料,河水呈暗褐色;2020 年的同一河段,碧水映绿植,岸边建起生态步道,与当日队员们所见的运河风貌形成呼应。
最触动队员的是 “护河传承墙”:墙上陈列着 20 世纪 50 年代村民用的竹筐、80 年代市政工人的铁铲、21 世纪初志愿者的简易检测盒,直至实践队当日使用的专业色卡套装。这面墙清晰展现出护河方式从 “手工清理” 到 “科学检测” 的升级,护河主体从 “个体行动” 到 “群体参与” 的转变。队员们深刻意识到,9 月 11 日的这场实践并非孤立行动,而是接过了代代相传的 “护河接力棒”,青春护河的使命需要持续传承。
实践总结:三维护河显担当 青春力量助清波
从 9 月 11 日清晨的水质 “把脉”,到上午的河岸 “焕颜”,再到下午的护河 “寻根”,夏日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以 “科学 + 实干 + 传承” 的三维模式,完成了一场立体的运河保护实践。队员们表示,此次实践让大家对 “护河” 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护河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支撑的科学决策,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行动,更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传承使命。
“一人之力有限,但众人之力无穷。” 实践队呼吁,期待更多同龄人加入护河行动,从少用一个一次性塑料袋、不随手丢弃一片垃圾、参与一次水质检测做起,让浙东运河的碧水清波在代代守护中永远流淌,让青春的环保热忱在实践中持续绽放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