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重庆初刻智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初刻智能”)迎来了一位来自俄罗斯的轨道交通设备采购商客户。经过多轮技术比对与实地考察,客户专程飞抵重庆初刻智能工厂,亲自见证初刻智能为其定制的火车轨道深度打标解决方案的现场测试。最终,初刻智能以0.8毫米深度打标的卓越表现征服客户,当场签署百万级采购订单,标志着中国高端打标设备在国际轨道交通领域再下一城。
火车轨道作为承载列车运行的核心部件,其标识需满足高耐磨、抗腐蚀、长期可追溯等严苛要求。根据国际铁路联盟(UIC)标准,轨道表面标识的深度需达到0.7毫米以上,以确保在长期摩擦与极端环境下仍清晰可辨。然而,这一技术门槛长期困扰全球打标设备行业:传统激光打标机易导致金属热变形,机械刻划则存在精度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们几乎走遍了中国的打标机企业,但测试结果始终徘徊在0.5-0.6毫米,无法满足铁路系统的安全规范。”伊戈尔在测试现场表示。转机出现在2025年初,经行业专家推荐,他了解到初刻智能自主研发的“超脉冲冷加工技术”,该技术通过优化激光波长与能量密度,在实现金属微结构深层刻蚀的同时,将热影响区控制在0.1毫米以内,彻底解决了轨道打标的“深度-精度-稳定性”三重矛盾。
在初刻智能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智能化工厂内,伊戈尔全程观摩了测试过程。技术人员将一段重达500公斤的U75V高锰钢轨道固定于测试台,启动初刻智能最新一代FiberMark Pro系列光纤激光打标机。随着绿色激光束在金属表面精准游走,仅需30秒,一条深度达0.82毫米的清晰标识便呈现眼前。经专业仪器检测,标识边缘光滑无毛刺,深度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完全超越客户预期。
“这简直是艺术品!”客户俯身触摸标识时难掩激动,“初刻智能不仅达到了0.7毫米的硬指标,更在效率、能耗和环保性上远超欧洲同类产品。”他透露,该批设备将用于俄罗斯铁路现代化改造项目,未来三年采购规模有望破亿。
初刻智能总经理肖仁敏表示:“此次合作印证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据悉,该公司每年投入巨额费用用于研发,已拥有87项专利技术,其产品覆盖汽车、航空、能源等20余个重工业领域,出口至100个国家。这场跨越欧亚大陆的合作,正为全球轨道交通安全写下新的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