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是蚊媒传染病易发季。为有效降低并控制媒介伊蚊密度,严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特推出十二类重点场所防蚊灭蚊技术指引,最后 推出的是废品站/轮胎收集点篇和重点场所篇。
第十一篇
废品站/轮胎收集点防蚊灭蚊技术指引
一、孳生地清理
清理废品站、轮胎收集点及周边的卫生死角、杂物垃圾,保持物料摆放整齐,避免长期堆放形成隐蔽潮湿的蚊虫孳生环境。废旧物品和缸、罐、瓶等应在室(棚)内堆放,因条件缺乏而露天堆放的,要用防雨布盖起,防止下雨时集聚积水。废弃轮胎应作打孔处理或用防雨布遮盖。室外正在使用的塑料薄膜应及时清除上面的无用积水。水桶、水缸、储水池、水箱等要严密加盖,坚持3-5天彻底清洗一次;有伊蚊孳生的,应先杀灭幼虫再彻底清洗。冰箱底部的水盘、空调水收集容器,要及时清除积水并刷洗干净。排水沟渠要硬底化和暗渠化,并保持经常清疏。
二、生活区域防护
在人员活动区安装灭蚊灯,加装纱门纱窗。定期检查清除生活区水桶、地漏积水。室内发现成蚊活动时,使用杀虫气雾剂消杀灭蚊。
三、专业消杀实施
当成蚊密度高,或经专业机构评估认为需要开展室外大面积灭蚊时,可由专业的有害生物防治队伍或经专业培训的人员,使用专业消杀器械和卫生杀虫剂开展。外环境及积水容器优先采用超低容量喷雾,轮胎、杂物堆放区等隐蔽场所使用热烟雾技术,对废品堆底部、墙面、围栏和绿化带等蚊虫常停歇的区域实施滞留喷洒。建立消杀记录台账,详细记录作业时间、处理区域及用药剂量。作业时间选择清晨或傍晚。
第十二篇
重点场所防蚊灭蚊技术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监狱、看守所等羁押场所,养老院、社会福利机构、精神卫生机构、母婴服务机构等特殊场所,以及交通枢纽、文体娱乐场所、宗教活动场所等人员密集的重点场所。
一、孳生地治理
(一)孳生地排查与处置
各重点场所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巡查制度,结合不同环境条件和管理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容器积水:包括花盆托盘、废弃瓶罐、塑料袋、泡沫箱、水马、篷布及杂物等。须及时清除积水,清除易积水杂物、倒扣闲置容器、密封储水容器。水培植物优先改为土培形式或每周至少换水一次,并彻底刷洗容器内壁及植物根部。
建筑积水:屋顶反梁、排水槽建议每周巡查,发现淤积及时疏通;地下车库集水井可安装防蚊网或采用挡板封严;在建工程的沉沙井、电梯井、洗手间等处积水应及时清理,必要时可预防性投放灭蚊幼剂。
其他积水:树洞、竹筒、假山孔洞可用水泥或砂土封填,避免积水;芭蕉叶腋等处建议每周检查并喷洒灭蚊幼剂,定期修剪并清除枯枝落叶;景观水体、莲花池等处可采取养鱼防蚊的措施。
(二)外环境综合整治
未完全封闭的排水设施,可采取定期巡查方式,发现淤积堵塞及时疏通,建议安装防蚊闸。
可能积蓄雨水的建筑物料、废旧轮胎不露天堆放,或采用防雨布严密覆盖,每周清除防雨布积存的雨水。
建议设立防控缓冲带,以场所围墙为界,向外延伸50-100米范围,定期与所在街道、村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周边环境蚊媒孳生地。
二、消杀灭蚊
各重点场所要根据不同空间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消杀措施。
室内空间:如房间内,宜使用气雾罐、灭蚊烟片或背负式超低容量喷雾灭蚊。
半开放或开放区域空间:如走廊、大厅、庭院、广场等,宜采用超低容量喷雾灭蚊。
蚊虫停落栖息场所:如灌木丛、榕树、墙角、卫生间、电梯内等场所,宜采用滞留喷洒,重点处理蚊虫喜好停落的阴暗处物表,以及2米以下植被叶背面。
密闭狭小空间:如竹林、灌木丛以及市政管井,如发现有成蚊活动的,可使用热烟雾喷雾灭蚊。
难以清除的积水:如集水井、半开放式排水沟,宜投放持效性好的颗粒灭蚊幼剂。
三、日常防蚊及注意事项
低楼层区域可安装防蚊纱窗,下水道排水口安装防蚊闸、防蚊网,阻隔蚊虫。室内公共区域如楼道尽头、卫生间、电梯口,以及室外重点部位如灌木丛等,可安装灭蚊灯灭杀蚊虫。如成蚊密度高,或经专业机构评估认为需要开展室外大面积灭蚊时,可由专业的有害生物防治队伍或经专业培训的人员,使用专业消杀器械和卫生杀虫剂开展,并对消杀药物、器械使用情况做好记录。
来源:健康扬州
编辑:尤逸群
一审:尤逸群 | 二审:唐莉洪 | 三审:林培元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