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
作者:侯鹏 等
生态系统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基本生存与永续发展。在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双重驱动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准确地获取生态系统的时空信息、了解生态系统变化的时空特征、科学评估和正确判断生态系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特征,是一个关键命题。可以说,生态系统的“时空性”特征研究是这一关键命题中的关键。
遥感科学为人类社会多维、宏观、准确地认识自然世界和地球系统提供了新方法。特别是,随着传感器性能的不断提高和遥感科学方法的不断发展,遥感观测可以更好地对生态系统进行宏观而精细、综合而丰富、动态而高效的观测,更加成为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手段。生态系统“时空特征”核心研究内容与遥感“时空观测”核心优势的“完美相遇”,孕育并推动生态遥感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面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家需求、以及生态遥感的最新进展,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侯鹏正高级工程师联合国内20多家知名研究院所和高校、百余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共同编著了《生态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近期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希望能为有关学科领域的科研与技术人员、大学生和研究生等提供参考。
主编:侯鹏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内容摘要
本书共有三篇17章,总计778页。
第一篇是理论篇,包括第1章和第2章,分别介绍了遥感和生态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
第二篇是方法篇,包括第3~7章,分别介绍了生态系统分类、陆表植被、陆表水文、陆表能量等信息定量获取的方法,以及生态遥感验证的技术方法。
第三篇是应用篇,包括第8~17章,分别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森林、草地、湿地、城市、海岸带、矿山,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区域生态等领域监测评估的模型方法与实践案例。
来源:测绘学术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