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楼市波动,但关于房子的话题却一直没断过。
毕竟过去二十多年的房价持续上涨,也让很多人形成了一种观念——买房肯定能赚钱,钱放手里反而会贬值。
所以大多数人一有积蓄就买房,这也导致了一个现象——普通家庭超过70%的财富,都压在了房子上。
即便是到了现在,2018年之前买房的人基本没亏,顶多是赚多赚少的问题。真正压力大的是2020年以后高位上车的人——当时市场火爆,不少人加杠杆,连经营贷、消费贷都用来买房。
随着还款期的到来,他们就有点扛不住了,只好大幅降价卖房来回笼资金。这也成了最近两年二手房价格不断创新低的的导火索。
其他业主为了换房或者变现,也不得不随大流,说白了,现在降价卖房很多时候是被市场逼的。
看到这,大家对楼市态度也开始分化:
一部分人觉得楼市有起有落是很正常,他们试图等待楼市触底的时机,准备抄底。
而前几年高点买入被套住的,如果不急用钱,他们也更想再等等,指望市场回暖能少亏一点;
还有一部分人,则对市场彻底失去信心,认为房价还会跌,宁愿现在“割肉”离场,也不想再跟房子纠缠了。
但不管怎样,房价已经降了,再去后悔当初的决策已经没有意义。更重要的问题是:如果你手上有房,或者手上有钱,接下来该怎么办?以““100万现金”和“100万房产””为例,2030年,哪个更好?
普通人可能很难判断,但那些专业的大佬的预言却足以给我们启示。
潘石屹认为:以前房子稀缺,但现在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35㎡,与发达国家比差不了多少了。说到底,房子不像一二十年前那么缺了。
在他看来,房价涨不涨,关键还得看货币政策——如果银根放松、市场上钱多了,房价就可能涨,否则就会跌。
他直言,我们货币发行量(M2)比GDP多出不少,这些钱如果不流进房地产,又能去哪?葱和肉也涨不了那么多啊。
言外之意:长期看,房价还是会因为货币超发而被推高。
王健林也有类似的看法,当被问及房价走势是否会有天花板时,
他说,未来10年,一二线城市房价大概率还会缓慢上涨。因为如果扣除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我们真实的城镇化率还不高,未来还会有几亿人要进城落户,尤其是往一二线走,这会继续带来住房需求。
总结来看,两位大佬其实观点一致:未来房价,一个看货币,一个看人口。货币影响的是大环境,人口则决定了城市之间的差距——经济强、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房价会更稳、甚至继续涨。
所以综合二位大佬的看法:由于货币和城镇化的影响,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大概率还有上涨空间,不会因为短期的调整就改变这个大趋势。
而且,我们普通大众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也会增加,最后钱还是得有个去处。
从目前来看,上面也不希望大家拼命的存钱,所以这几年存款利率持续下降,五年期定存利率也从之前的4%降到了1.55%,预计未来还有下行空间。
也就意味着,钱放着不动,购买力其实是下降的。所以很多人会想拿钱去买“核心资产”,那买什么?
到那时,很可能就像潘石屹说的,钱最终还是会流进房地产。最近房贷利率越来越接近公积金利率,其实也是一种引导。随着楼市库存慢慢消化,房价也有机会重新涨起来。
但是对于购房者来说,尽量选一二线或者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些地方能吸引人口和资金,买房相对来说比存钱更稳妥。
而人口流失、经济弱的地区,你应该考虑的不是升值,而是不要被套。
当然,如果没有合适的标的,还不如先持币观望,毕竟本金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