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正吸引着众多行业巨头跨界布局。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在合成生物领域动作频频,成立子公司进军这一领域。
9月3日,万亿央企招商局集团全资成立的招商创科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物基材料销售等。
随后,我国纸业龙头华泰股份,成立广西华泰生物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从事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制造和销售等。
近日,金龙鱼母公司和酶制剂公司新华扬共同成立新华扬益海嘉里(富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2亿元,公司主要从事工业酶制剂以及生物基材料开发。
传统行业巨头也纷纷入场。近日,茅台集团参与康维健生物的B轮融资,进一步拓展在生物制造领域的版图。
这些主业看似与生物制造毫不相干的企业,为何集体“跨界”?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在到来。
产业巨头,纷纷进军合成生物
生物制造,正在成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力量。
其核心的合成生物技术通过设计和改造生物系统,像工程设计一样来创造新的生物材料、产品或过程,在医疗健康、绿色能源、新材料、食品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波士顿咨询预测,未来约70%的产品可以用生物法生产,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因此,这些看似“跨界”的巨头们,实际上背后有深层的产业驱动和商业逻辑。
开辟新赛道
这部分尤其以传统医药公司为典型代表。当前传统医药面临着集采、环保压力等挑战,增长见顶。
而如今的医美、护肤、功能食品、生物材料等领域市场更大,利润更高。跨界合成生物是医药公司应对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优质选择。
例如哈药集团早早开始布局医美领域,生产透明质酸以及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此外,海正药业也设立合成生物学独立子公司沄生合成,以保健品、美妆等产品正式切入高端合成生物赛道。
对于传统的抗生素、维生素等原料药生产企业,其最核心资产就是大规模工业发酵技术平台。
对于药企而言,押注合成生物 不需要从零开始,可以将积累了数十年的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平台平移到新的产品上。
产业升级与延伸
除开第二赛道外,还有不少传统公司在利用生物制造技术,实现降低对供应链的依赖,开辟高附加值市场。
例如,国内生猪第一股牧原集团近年来深度拥抱合成生物,聚焦用氨基酸替代豆粕的低蛋白日粮技术,从而减少饲料成本,强化供应链管理。
为此,牧原集团投资建设了牧原合成生物产业园,项目规划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包括3万吨异亮氨酸合成生物项目,预计未来能带动上百万吨的其他氨基酸的应用。
牧原集团表示,一头猪(每年)能够节省大豆31公斤,节省饲料成本15元。如果全行业推广,可以实现1.5亿亩的土地节省。
此外,牧原生猪养殖饲料蛋白需求为起点,未来还有望拓展到日化、营养保健等领域。
政策驱动,支持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生物制造政策,体现了国家对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和长远规划。
生物制造不仅被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外《“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明确支持合成生物学发展。
在这一指引下,国企和国家队资金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全力支持生物制造。
国投集团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指定的生物制造产业牵头单位,负责整体产业培育。到十五五末,国投集团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要达到600亿元。
为此,国投打造了“科研+产业+资本”的发展模式,参与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
目前,国投集团通过6支规模达到了2000亿以上基金(创新、创意、创业、创合和聚力和海峡),投资了超20家合成生物企业。
此外,央企招商局集团作为合成生物领域的总指挥长单位,响应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号召,通过入股凯赛生物、与合肥市成立创新联合体、设立基金等动作,深入支持生物制造的发展。
合资公司成为新趋势
当前我国生物制造赛道仍然处于行业发展早期。
行业发展下,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合资公司则成为扩大影响力,推广产品的新趋势。
传统企业拥有成熟的产业化能力、市场渠道和应用场景,而合成生物公司,则拥有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合资模式下,成功实现了优势互补。
国药集团与微元合成自2023年起开展了战略合作,双方合资成立了国药微元,共同推进阿洛酮糖的产业化。
这一合作也迎来了巨大突破,阿洛酮糖正式获得新食品原料公告行政许可,成为全国首家获得批准上市企业,也是唯一生物发酵法获批的企业。
凯赛生物也联手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成立安徽凯酰时代承建,项目总投资5亿元,计划建设18条生产线,年产250万套生物基电池壳。
今年7月,乳业巨头伊利宣布,与合成生物学企业恩和生物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聚焦合成生物技术在乳制品原料创新中的应用。
该合作聚焦于定制化生物基原料,如母乳低聚糖(HMOs)、功能性益生菌。双方合作不仅覆盖原料研发,还将探索绿色制造工艺,减少传统乳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与资源消耗。
由此来看,合资方往往是产业链下游,不仅能确保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还保证了企业下游的订单。
实际上,当前生物制造仍然面临技术转化和市场培育等深刻挑战。
但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牵引和技术进步的共同驱动下,这些跨界布局的企业也有望在其中抓住新的增长机遇。
—The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