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北京社区文化节在丰台区大红门街道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正式拉开帷幕,整体活动将持续至10月19日。作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和“文化共生”的创新实践,本届北京社区文化节将以“交流研讨凝智慧、展览讲座聚共识、文艺汇演跨社区、民生市集促消费”四大亮点为主线,在丰台、朝阳、西城、顺义的核心商圈举办5场线下活动,持续打造睦邻友好文化交融场景新体验。
大红门地区是北京南中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服装纺织品商贸区转型升华为现代化首都商务新区,立足“首都商务新区”的战略定位,践行文化艺术、科技研发和绿色生态引领的发展模式,规划形成“两轴四区、一带多点”的整体空间结构,致力于打造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彰显区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样板区。
北京社区文化节选择大红门作为启动地点,是文化资源与区域转型发展的深度契合。文化节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大红门地区从“地理单元”向“精神家园”的转变,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彰显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产业升级与文化繁荣的完美结合,更是对“推动文化服务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提升基层文化供给质量与效能”理念的生动实践。
启动仪式现场,来自不同社区的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代表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他们登台献上朗诵节目《纪念碑》,用掷地有声的语言讲述了他们的奋斗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对社区家园的归属感。作为社区生活的参与者和社区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为北京社区文化增添了鲜活而有力的一笔。
首场活动文化共创活动板块,北京胡同记忆摄影展近百幅照片展示了北京胡同的建筑艺术、人文风貌与生活百态,以“门·人·情·景”为脉络,带领观众感受胡同里的历史沉淀与市井烟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带来“与美同行”艺术共创课,指导社区里的学子们运用拼贴、拓印等多元技法完成专属作品;人教社的“生活思享会”则化身文学课堂,以《西游记》为引,带领孩子们在思辨中感受经典魅力。“艺术美学展”则聚焦微观之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的设计师们带来一系列“可以佩戴的微型艺术品”。
文艺汇演进社区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从戏曲大师到社区“民星”,精彩节目各不相同。茶艺展示、舞蹈表演、民乐演奏、葫芦丝表演、非洲鼓、太极拳、大合唱……来自丰台、朝阳、西城、东城、房山等6个区的23支文艺团队带来了社区的温情与热情,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在交流中融合,焕发新生机。
70余个摊位组成的“非遗+文创+农产品+美食”矩阵,是这场盛宴的“人气担当”。体验区里,插花、京绣、翻花、彩塑、京剧脸谱等项目吸引市民沉浸体验,福寿山多、苦尽甘来等满含美好寓意的插花作品,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技艺的温度。文创区则充满惊喜:不仅有国子监文创、人教社文创等“文气满满”的产品,北京日报印厂更是把印报机拉到了展位,一键美拍,上头版,收获一张属于自己的“号外”。
美食区香气四溢,铁板上的炙子烤肉滋滋作响,上海灌汤包薄皮轻颤,金黄汤汁一吸满口鲜,城隍庙臭豆腐外酥里嫩,捞汁海鲜冰爽酸辣,再来一份绵绵冰,五味杂陈,全是烟火气!农产品区将京郊丰收气息装进市民购物袋:门头沟白梨、房山花馍、大桃、玉米、花猪腊味……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
活动现场,身着汉服的“花神NPC”成为焦点。她们分别代表不同月份的花神,在市集、非遗工坊等区域定时巡游,与市民进行诗词接龙、对口令等互动游戏。市民完成任务后可随机获得植物盲盒、国风冰箱贴或消费券等礼品。还有“幸福大红门”免费写真区,专业摄影师为市民一条龙免费出大片。活动期间,每场精彩活动均通过“北青社区传媒-北京社区文化节”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开启全程直播。【采写:戚连民 摄影:戚连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