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淋巴瘤日到来之际,9月1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在院内组织开展了义诊活动。同时向过往市民发放淋巴瘤科普宣传手册,用专业服务和实用知识,为大家送上一份“健康守护礼”。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学博士史明霞教授携科室医生现场坐诊,耐心解答市民关于淋巴瘤的疑问,让更多人读懂淋巴瘤的“防治密码”。
义诊为市民健康支招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是近10年来增速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瘤发病的症状多种多样,没有特异性,而且具有一定的“伪装”性,表现多种多样,不易被诊断。淋巴瘤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流感、肺结核、肠胃炎、风湿病、皮肤病等,较高的误诊率往往带来治疗时机的延误,提高了治疗难度,增加了死亡风险,所以加大淋巴瘤相关知识的科普尤为重要。
活动当天,不少市民闻讯赶来,有的拿着体检报告咨询淋巴结肿大的问题,有的则因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前来求助。
“医生,我脖子上有个小疙瘩,摸起来会动,是不是有问题啊?”市民张阿姨紧张地问道。史明霞教授仔细查看后,详细解释了正常淋巴结与异常淋巴结的区别,并建议她观察疙瘩大小变化,若出现增大趋势及时复查。对于有需要的市民,医护人员还现场协助预约进一步检查,避免大家因延误就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将精心准备的淋巴瘤科普手册、宣传单页一一递到市民手中。手册里不仅有淋巴瘤的早期症状、诊断流程等基础知识点,还标注了血液内科的就诊指引等,方便市民后续获取帮助。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很多人一听淋巴瘤就害怕,觉得是不治之症,但其实它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可治愈’的类型之一。”史明霞教授在义诊中反复强调,只要早发现、早规范治疗,部分患者能实现临床治愈。
不过,淋巴瘤也被称为“伪装大师”,症状容易与普通疾病混淆。结合义诊中市民常问的问题,史明霞教授总结了几类需重点关注的信号——
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若从蚕豆大小逐渐增大,且按压无明显疼痛,需及时就医。 反复发热难缓解:体温持续超过38℃,用了抗生素等药物后仍不见好转,别只当成“感冒”,要排查淋巴瘤可能。 异常消瘦伴盗汗:短时间内体重下降超过10%,晚上睡觉时经常一身大汗(甚至浸湿衣物),这些“隐形信号”也不能忽视。 皮肤瘙痒+脏器肿大: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且伴随肝脾肿大,或身体出现其他莫名不适,建议到血液科做进一步检查。
规范、规律是治疗关键
“不少市民发现身体有异常后,会担心检查流程复杂,或者害怕治疗效果不好。其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都有明确的规范,只要跟着专业医生的指引走,就能少走弯路。”史明霞教授介绍。
在诊断环节,“病理确诊”是核心。如果医生怀疑可能是淋巴瘤,会先安排外科医生切除异常的淋巴结或包块,送到病理科做详细检查。“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是不是淋巴瘤、属于哪种类型,这就像给医生‘指路’,后续的治疗方案才能更精准。”
而在治疗环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很多患者只要按时完成治疗,不随意停药或调整方案,治愈的概率会大大提高。”史明霞教授说,义诊中也会向患者强调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帮大家建立治疗信心。
预防从这些细节入手
“淋巴瘤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想要预防它,关键是让免疫系统保持‘健康状态’。”结合义诊中市民关心的预防问题,史明霞教授从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做好“生活管理”: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尽量避免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每周坚持3—4次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瑜伽等,增强免疫力;饮食上少吃腌制食品、油炸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营养均衡。“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让免疫系统‘变弱’,增加疾病风险,大家一定要重视生活习惯的调整。” 避开“风险因素”:减少有害暴露。远离过度射线:放射科医生、相关从业者等,要做好职业防护。 警惕有毒化学品:新房装修后别着急入住,要通风半年到一年,降低甲醛、苯类等有害气体的浓度;新买的汽车也要多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密闭使用。这些化学品虽不直接导致淋巴瘤,但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防“病毒偷袭”:增强免疫抵御力。EB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但健康人感染后通常不会发病。可如果免疫力下降,EB病毒就可能被“激活”,进而诱发淋巴瘤。“所以大家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抵抗力,比如少熬夜、多运动,让身体有能力‘对抗’病毒。”
史明霞教授表示,世界淋巴瘤日的义诊和科普活动,不仅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淋巴瘤,更希望搭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让市民在遇到健康问题时能及时找到专业帮助。“只要大家提高警惕、科学预防、规范治疗,就能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远离淋巴瘤的威胁。”
开屏新闻记者 赵维 摄影报道
一审 朱婉琪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