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英国派出最大代表团来合作!
偌大的阵仗,英国却是向中国提了个条件,英国这是要搞“鸿门宴”?
9月10日,英国商业贸易大臣凯尔抵达中国,而随行的是超过100家英国企业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这是英国参与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么大的阵仗,7年罕见之外,可见英国此时带着“诚意”来,英国《卫报》直接点明:凯尔此次访华是英国政府为恢复英中贸易关系、提振英国经济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不过看似诚意,怕也不多。
英国此次派出史上最大代表团并非一时冲动。脱欧后的英国面临通胀高企、制造业下滑、资本外流的严峻局面。数据显示,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400亿英镑。
英国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机会。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还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对英国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合作伙伴。
如今组织100多家企业代表一起前来,显然对于促进和中国经贸合作,英国是认真的。
一切看似条理有序,然在经贸会谈之外凯尔却主动提出了一个与贸易没有直接关系的条件:外交馆舍建设问题。他表示:“如果中国想在21世纪20年代发展与英国的外交关系,需要有相应的外交设施,而非50年前或100年前的馆舍”。
这话虽然说得委婉,但意思明确:英国希望在中国新建大使馆。现在的英国驻华使馆位于北京三里屯,还是60年前的建筑,不仅墙体有裂缝,内部也混乱不堪。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英方却对中国在伦敦的使馆项目一再拖延。
2018年,中国花费巨资买下了原英国皇家造币厂的地块,计划建设中国在欧洲最大的使馆,却一直遭到英方阻挠。
英方最近又将审批决定推迟到10月21日,理由是图纸中有些部分被“涂黑”了,需要更详细的内部布局说明。
这种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推敲,毕竟外交馆舍建设本来就有一定的保密要求,这是国际惯例。
面对英方的双重标准,中方的立场明确而坚定:对等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为外交馆舍建设提供支持和便利是东道国的国际义务。中英都有修建新馆舍的需求,双方应该相互支持。”
这话说得有礼有节,既表明了立场,又给英方留下了台阶,简单来说就是:你想在华建新使馆?没问题,先解决我们在伦敦的使馆项目。
毕竟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已经对英国推迟审批的决定表示了“严重关切”,这种关切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相互尊重和国际法的正当要求。
显然,表面上是图纸技术问题,实则已经变成政治较量。
毕竟中国在伦敦建新使馆,不仅到了2022年,伦敦市议会突然拒绝了中国的规划申请,理由是“社区安全风险”和“建筑透明度不足”。
紧接着遭受到抗议声不断。根据《卫报》的统计,从2022年至今,当地社区组织了超过40场抗议活动,甚至有人搬出历史遗迹保护条例来阻挠项目,2025年,规划审批再次被推迟。
自然,对此中方明确表示,这不是安全问题,而是东道国义务的问题。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东道国有责任为派驻国提供适当的外交设施保障,不能以“安全”为由随意拒绝。
所以如今英方代表这个说辞,自然是显得不够大气。
但抛开使馆风波不谈,中英经贸关系也确实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
单是截至2025年7月,英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超过350亿美元,中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也超过320亿美元。
而英国累计在华设立的企业超过1.3万家,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得了丰厚回报,2024年,中英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超过1300亿美元,这种深度交织的经济利益不是政治因素能够轻易切断的。
可以说,中英经济确实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是制造业中心并掌握未来科技,英国则在金融服务、保险、财富管理等专业服务,以及制药和奢侈品领域具有优势。
如果说英国能够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做一些让步,中国在服务贸易上给予英国支持,两国能够取得双赢,毕竟真正的合作不能只想着拿好处,规则和尊重也得摆在桌上,更何况,哪有“单方面要求”的道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