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她在特殊教育领域深耕二十八年,以慈母般的深沉大爱,诠释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帮助许多家庭摆脱困境。她用心呵护每个听障儿童,助力他们追逐“有声”梦想,点亮了“折翼天使”们的精彩人生,她就是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见玉娟。
见玉娟:情牵特殊教育 爱向无声世界
见玉娟被誉为阜阳市的“沙莉文”(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1997年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她,现为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研室主任。她在特殊教育一线坚守二十八年,将爱播撒在无声世界,曾获省特级教师、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诸多殊荣。
扎根特教
1997年,见玉娟在江苏省丹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实习。给学生排练节目时,一名学生因听不到音乐,愤怒地将录音机摔到地上。那一幕深深触动了见玉娟,她立下誓言,要将特殊教育作为毕生事业,用爱帮助听障儿童在“无声的世界”实现“有声的梦”。
当家乡的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且急需专业人才时,见玉娟毫不犹豫地放弃留在江苏的机会,放弃留在普校教音乐的机会,不顾亲戚朋友的反对毅然踏入阜阳特校的大门。
律动课是特教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教学内容涵盖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音乐课知识,但以舞蹈教学为主,律动课教师是见玉娟最初的角色。当时学校刚开办,仅有几间破旧矮小的平房,硬件设施十分简陋。加之学生毫无舞蹈基础,一个动作,学生们练了十遍、百遍甚至千遍,依旧掌握不好节奏。但她从未放弃,凭借每天放学后加班训练的执着,见玉娟实现了学校舞蹈节目从无到有的“零”突破。第一学期上班就排练了五个节目,受到前来调研的上级领导高度赞扬。随后,见玉娟带领学生们登上更大的舞台——在阜阳市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文艺汇演中,学生们表演结束时,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让孩子们首次体会到“鲜花与掌声”带来的喜悦。演出结束后,学生朱小花的妈妈紧紧拉着见玉娟的手,泪流满面,激动得许久说不出话。
2002年,因学校缺少语文教师,见玉娟二话不说,担起了语文教学工作。为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她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倡导生活化教学、快乐教学的理念。她坚信,只要找到合适的沟通密码,每个学生都能绽放独特的声音之花。为突破学生的发音障碍,见玉娟如“沙莉文”一般,为他们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采用触摸喉部声带振动、借助手语引导和触觉反馈等辅助方式。
当孩子们终于叫出“爸爸妈妈”时,家长们泪流满面的场景,让见玉娟感受到当一名特教教师的幸福,也让她全然忘却自己嗓子的不适。先进的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让见玉娟的课堂朴实而生动。她深耕特教事业二十多年,建构了“三生为本·五维施策·六育融合”的育人模式。以“生命、生活、生存”为本,课堂上聚焦“目标、任务、活动、评价、发展”五个维度,形成了“德智体美劳融”六维育人的课程体系,先后七次在省市比赛中获一等奖,多次受邀在全省执教示范课。她提炼的《聋校语文三生课堂的建构与实践》获2022年安徽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润泽生命
作为一名拥有二十多年班主任经验的特殊教育教师,见玉娟说:“特校的班主任工作平凡琐碎,看似不值一提,但其中蕴含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她深知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所以学生在哪里,她的心就在哪里。
班上有个叫月月(化名)的学生入学时仅五岁,因年龄小,每天哭闹着找妈妈。身为班主任的见玉娟,不仅手把手教月月握笔写字、吃饭穿衣,月月哭闹时,还将其抱在怀里哄,直至安静下来。同事开玩笑说:“你真像她妈妈。”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班上学生的手几乎都被冻裂。每天上课前,见玉娟总会让学生们搓搓手、活动活动。一天,班里年龄最小的句句(化名)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走近时,见玉娟看到他眼中的惶恐,闻到他身上有浓重的异味,原来是大便糊了一身。见玉娟没有丝毫迟疑,拿来卫生纸,端来热水,帮他擦洗。
2014年11月的一天,学生小勋(化名)突发疾病,晕倒在地,口吐白沫,完全失去了意识。见玉娟快速拨打120之后,用自学的急救知识给小勋做抢救,在医院,她又担当起家长的角色,给他垫付医药费,带着他做各种检查。在做CT 时,小勋因不适呕吐得厉害,为了不污染到检查医疗器械,见玉娟用手直接去接小勋吐出来的呕吐物。医生说,孩子的情况非常复杂,幸好救治及时。当小勋的爸爸赶到医院时,孩子已无大碍。看着醒来后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孩子,见玉娟才算松了一口气。
夏天蚊子多,见玉娟买来蚊帐帮学生挂上;天冷了,见玉娟把自己女儿的衣服送给班里学生;学生生病了,见玉娟第一时间送医买药……见玉娟不抛弃、不放弃,以“为人母”的大爱为特殊学生撑起一片爱的晴空。她所带班级荣获市“先进班集体”称号,她也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获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爱是最好的教育,爱不在嘴上,而在心中,在教育孩子的每一个细微行动中”。
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见玉娟不断探索,迅速从青年教师中崭露头角,在全省特教界声名鹊起。但她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见玉娟总是竭尽全力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经她指导的教师在省优质课比赛中获奖18次,学校也荣获“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称号。
二十八年的默默奉献,见玉娟将最美的青春奉献给特教事业的最前沿。二十八年如一日,她情系特教,无怨无悔,用一个个平凡故事,书写了一名特教教师的“不凡”人生。
见玉娟(左一)在课堂上
点评
助力更多特殊儿童少年获得适性发展
□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张 璞
作为见玉娟老师所在学校的校长,我由衷敬佩她28年来在特殊教育一线的坚守与奉献。她用爱心、耐心与专业精神,为无数听障学生点亮通往“有声世界”的道路,在这片土地上诠释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真谛,被誉为阜阳的“沙莉文”,实至名归。
见玉娟老师不仅教学水平高超,更兼具教育情怀与担当。作为教研室主任,她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毫无保留地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她带领团队获得18次省优质课奖项,推动学校荣获“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并主导开发生活化课程,探索聋校语文新范式,充分彰显了示范引领作用。
二十八年如一日,见玉娟老师将最美的青春奉献给最需要关爱与帮助的学生们。她因材施教,构建“三生”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无声世界中找到自信;作为班主任,她以爱为桥,让关爱在校园每个角落传递。
在见玉娟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特教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情怀与奉献精神。学校将以她为榜样,秉持“融爱育人 适性发展”理念,弘扬爱岗敬业,追求卓越教风,助力更多特殊儿童少年获得适性发展,成长为自食其力、服务社会的有用之才。
□由阜彭、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来源 | 安徽青年报
编辑 | 李志慧
校审 | 刘 鸣
终审 | 杜 军
声明 | 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