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太空是未来大国竞争的“终极疆域”,是综合国力的试金石,更是民族尊严的竞技场。
然而,当我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揽月,从“天宫”矗立星河到“天问”探火逐梦,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太空梦想时,自诩为“太空领袖”的美国却露出了它最不体面的一面。
它不再热衷于开放竞争,而是耍起了见不得光的龌龊手段,试图用一堵无形的“铁幕”阻挡我国前进的步伐。
外媒曝出,NASA竟毫无征兆地突然封杀所有持美国签证的我国公民!
一夜之间,无数怀揣科研梦想的我国学者、工程师和科学家被粗暴地踢出NASA的数据系统、被毫无尊严地拒绝参与任何相关会议,彻底被排除在国际合作圈外。
更令人不齿的是,NASA发言人还堂而皇之地声称,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他们工作的安全”。
这看似“强硬”的背后,藏着的不是自信,而是彻头彻尾的焦虑、恐惧和战略失序。
此前我国顶尖人才尚能以承包商、研究生或访问学者的身份参与部分前沿研究,如今这扇交流之门被彻底焊死,恰恰说明美国在日益白热化的太空竞争中对我国的警惕已到了“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程度。
这是一种技术上的“闭关锁国”,更是精神上的“未战先怯”。
1. NASA慌不择路
美国这一纸禁令,肯定不至于是临时起意,其对华战略焦虑在太空领域已经是蓄谋已久,这次只是集中爆发罢了,纵观他们的逻辑和行径内核,处处均充满了矛盾与短视。
首先,这是“冷战思维”的借尸还魂。
美国似乎无法摆脱“零和博弈”的魔咒,固执地认为我国在太空的任何进步,都意味着美国的绝对损失。
它将我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因此任何可能的技术交流、知识溢出都被视为对自身“国家安全”的威胁。
这是一种将科学探索政治化、将人才交流武器化的行为,是对科学精神本身的背叛,也背离了和平利用外空的国际共识。
其次,也暴露了他们“技术不自信”的心理。
真正的强者,从不害怕在开放竞争中证明自己。
历史上,美苏争霸虽烈,但仍有诸如“阿波罗-联盟”测试项目这样的合作典范。
如今,NASA对我国关上门,恰恰说明其内心深处的恐惧——它害怕我国学习,更害怕我国在交流中创新甚至反超。
这种“保护主义”心态,是技术创新的大敌。
它试图通过筑墙来维持领先,殊不知,最高的墙也会挡住自己的视野,最终只会作茧自缚,让自己落后于时代。
再者,这种行为更反映了美国内部政治撕裂的外溢效应。
对华强硬已成为美国政坛的“政治正确”,任何看似“软弱”的开放政策都可能被攻击为“通中”。
NASA的禁令,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国内反华政治压力的“自保”行为,是一种懒政和妥协。
它牺牲了科学发展的长远利益,来迎合短期的政治喧嚣。
愚不可及。
这就是我的评价!
“太空铁幕”所能封锁的,只是一些数据和会议的通道,它封锁不了我国航天的智慧和决心,反而只会让美国自我封闭,失去在交流中获取灵感和动力的机会,加速其自身的孤立与保守。
2. 一边是自嗨,一边自打脸
事情还有更讽刺、更精分的一幕!
之前,NASA其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在内部视频中疯狂立Flag,像磕了药一样高调宣称美国必将“赢得第二次太空竞赛”,甚至夸下海口要在特朗普卸任前就重返月球。
“我们插上国旗就会留下来!”
诸如此类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充满了复古的殖民情怀和霸权式的炫耀。
但就在美国自家参议院举行的听证会上,NASA前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等一众顶级专家却集体泼来一盆冰水,基于无数数据和事实,直言一个残酷真相:“除非出现转变,否则美国极不可能赶超我国预计的时间表。”
为什么这些专家们如此悲观?
很简单,我国有他们并没有或者一贯以来瞧不上但无比重要的优势。
我国相较于美国的最大优势在于目标清晰、政策稳定、几十年如一日持续投入。
也就是我们的“定力”优势。
我国的太空探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跨越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清晰蓝图,对登月任务提供了始终如一的架构支持,这是需要跨越代际的宏大工程所能成功的绝对保障。
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是我国航天能够持续创造奇迹的根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混乱与内耗。
政策像翻书一样随着政府更迭而摇摆不定是其近百年来的特色。
民主党和共和党、不同总统之间的优先事项截然不同,航天政策忽左忽右,导致重大项目反复重启、搁置、再修改。
巨大的资源浪费在无休止的内耗之中。
同时,预算说砍就砍,极大的不确定性让长期研发寸步难行。
要命的是整个“阿耳忒弥斯”计划过度依赖SpaceX一家公司,其“星舰”方案虽雄心勃勃但技术风险极高,且方案本身极为复杂——一次载人登月任务竟需要“多达数十次”的燃料补给发射才能完成。
系统既脆弱又昂贵,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一边是官员为了政治需要而高唱“必胜”的赞歌,另一边是前沿专家基于事实发出的悲凉警告。
“上头热、下头冷”严重脱节,正是美国在众多领域优势流失的缩影。
这完全是一个帝国在衰退期的典型症状,口号越来越响,行动越来越慢;目标越来越宏大,基础越来越空洞。
3. 封锁?我国根本不在乎!
美国试图通过“封锁”和“隔离”来遏制我国航天发展的剧本,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从当年的国际空间站将我国拒之门外,到如今的《沃尔夫条款》层层加码,再到今天的学术访问禁令,这招,早就失灵了!
历史早已证明,凡是敌人封锁的,终将被我们攻克!
当年的“两弹一星”是如此,今天的航天事业更是如此。
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那我们便自力更生,建造属于自己的“天宫”,而且技术更先进、布局更合理!
被禁止参与NASA项目?那我们的“嫦娥”工程照样从月球背面取回样本,我们的“祝融号”依然在火星上稳步巡探。
我国外交部早已多次明确表态,我国无意参与任何“太空竞赛”。
我们追求的是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军备竞赛和武器化。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是超越自我,为全人类拓展生存和发展的新疆域,而不是与谁争一时之长短、斗一时之气。
格局和胸怀,高下立判。
美国在自己设定的“竞赛”剧本里自我高潮,又因力不从心而焦虑地设置壁垒;而我国,则完全跳出了这个陈旧框架,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划,稳扎稳打,目光坚定地望向未来。
科技的巨大进步,从来都是在开放、交流、碰撞中实现的;而任何试图通过筑起高墙、阻断交流来维持优势的举动,最终都只会让自己落后于时代。
美国的封锁,成了中国最强大的“反向催化剂”,逼出了我们最大的潜能。
这给世界最大的启示莫过于: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心的自信与制度的韧性,而非对对手的恐惧与隔绝。
任何所谓的“禁令”,终将如一块投入江河的石头,或许会激起一时涟漪,但无法改变江河东流的浩荡之势。
当一个国家开始害怕公平竞争,选择闭门造车时,它衰退的丧钟就已经敲响。
未来的太空,不应是任何国家的私有战场,而应是全人类共同探索、和平合作的新疆域。
本文作者 |七七爱吹牛
审校 | 童任
配图/封面来源 | 腾讯新闻图库
编辑/出品 | 东针-知识频道(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