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刚刚当上议员没几个月,石平就在中日之间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9月8日中国外交部一纸制裁令,点名这位归化日本的“前中国人”,直接冻结资产、禁止入境、全面封杀,而在他自诩“政治胜利”的日本社会,却也并未张开双臂欢迎,反而将他视作“工具人”与“异类”。
一个在中国被定性为“数典忘祖”,在日本被质疑为“投机分子”的政治人物,为何成了中日社会共同的“拒收对象”?这场围绕身份、忠诚与政治投机展开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归化不是免死金牌,反噬才是现实
石平的履历本身就像一个时代的缩影:生于成都,北大毕业,80年代末公派留日,拿了博士,入了日本国籍,改了名字,还顺利当上了议员,乍一看简直是“留学生逆袭”的模范。但问题在于,他不仅换了国籍,更彻底“换了立场”。
早年间他以“时事评论家”身份活跃在日本右翼媒体,如《产经新闻》,口无遮拦地否认南京大屠杀,嘲讽中国是“纸老虎”,甚至支持日本发展核武。这些“表忠”操作,成功博得日本一些右翼人士的掌声,却也让他在中国彻底丧失了立足之地,2025年7月他以“日本维新会”的比例代表身份当选参议员,看似政治生涯再上台阶,实则是滑向更深的身份泥潭。
中国方面的制裁来得干脆利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指出,石平“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一个中国原则”,其行为“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对其进行冻结资产、禁止交易、拒绝入境等一揽子制裁。中方的态度很清楚:你可以换国籍,但不能踩祖国的底线。
而石平的回应则颇显嘴硬:“我在中国没资产,也不打算回去,被制裁是我的光荣。”但明眼人都知道,真正的“硬气”不是靠嘴上说说的。据多家媒体调查,其家族通过离岸公司在华持有不少于三处房产,这波反制直接切断了他在华的利益链。嘴上喊“光荣”,背地里恐怕心里正滴血。
日本社会表面冷静,内心排斥
相比中国的雷霆手段,日本的反应则显得更为微妙,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站出来表示,“中方意在恐吓持不同意见者,这不可接受”,还补了一句“已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关切”,但这番表态更像是例行公事,因为石平背后的政党——日本维新会,并未为他高调出头,态度暧昧,甚至刻意保持距离。
更值得玩味的是日本社会本身的反应。NHK与多家媒体联合发布的民调显示,超过七成日本人对“归化政客”不信任,甚至明确表示反感,《每日新闻》的社交平台舆情追踪也发现,“间谍”“工具人”“不可信”等标签在石平名字下频频出现,《日本经济新闻》的数据更直白:61.7%的受访者质疑其政治忠诚。
这就是现实:你在中国是“背叛者”,在日本也不是“自己人”。哪怕你拼命表现,支持参拜靖国神社、鼓吹发展核武、把台湾叫“亲日国家”,人家也不会真把你当成“自己人”。归化改变不了血统,日本政治圈的“天花板”对你依然存在。
石平虽已是议员,但作为“比例代表一年级新生”,没有实权、没有话语权,更没有政治盟友。一些日本议员甚至公开表示:“他无论怎样表演,都难以成为日本政治精英。”新潟县知事米山隆那句讽刺尤为扎心:“你石平远在日本骂中国,有什么危险?”
中日社会罕见步调一致,谁都不喜欢“墙头草”
石平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只是因为他个人身份的特殊,更因为中日两国社会在此事件上罕见地表现出“共识”:谁都不喜欢“墙头草”。
中国方面的民意反应迅速而强烈,外交部制裁公布不到12小时,话题就登上微博热搜,浏览量超4亿条。评论区里,“民族尊严不容践踏”“拒收垃圾”刷屏。中国社科院的民调也显示,78%以上的公众对“叛国者”持零容忍态度。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95%的受访者支持对石平这类行为实施严厉制裁。
面对这样的态度,石平的“政治投机”算盘显然打错了。他原以为靠“极端表忠”能在日本政坛站稳脚跟,却忽视了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排外心理。东京大学的研究也指出,归化者在日本始终面临双重身份困境——国籍可以改,血统却改不了,你再怎么拼,也难以被真正接纳。
这不仅是石平一个人的困境,也是全球化时代的普遍现象。那些在母国“砸锅”的人,往往也难在新国获得真正的信任,澳大利亚的华裔政客林某某就是典型例子,因频繁发表反华言论被本国政党切割,最后落得两头不讨好。
再放回中日关系的大背景来看,这场制裁也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中国的反制手段,已经从“舆论批评”转向“法治操作”。不管谁执政日本,只要触碰中国底线,代价都不会小。这不仅是对石平的警告,更是对所有可能挑战中国主权的政治势力的一次敲打。
结语
无论石平如何辩解,一个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他既没能在日本“出圈”,也彻底失去了回归中国的可能,在这个越来越讲“身份”的时代,归化不等于归心,表忠不等于被信任。
石平事件的发酵,不是偶然,而是一次中日两国对“政治投机者”的共同清算。他以为自己可以两边下注,最后却成了两边都不接的“政治孤岛”。
这场风波告诉我们一个朴素却重要的道理:你是谁不重要,你站在哪边才重要。如果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那不论你换多少名字、改多少国籍,都只是在自说自话。
中国已经明确态度:我们拒收“精神垃圾”。而日本社会,也用沉默表明:这个“工具人”,用完即丢。
参考资料:
日本民众喊话石平“滚回中国”,但中国不是垃圾回收站
2025-09-09 19:57·人民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