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中美外长与防长在短短 48 小时内先后开展通话,形成 “高密度” 的互动格局。从表面上看,美方释放出 “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 的信号,但实际上却在台海、科技、军事三大关键领域密集发起挑衅行动,试图通过多维度施压的方式遏制中国发展进程。
在台海问题上,美台勾连的图谋持续升级。近期,美国众议院通过 2026 财政年国防授权法案,将 “台湾安全合作倡议” 的预算额度从 2025 年的 3 亿美元大幅提升至 10 亿美元,涨幅超过 3 倍。这一举措绝非简单的对台军援增加,而是旨在将台湾更深层次地捆绑进美国 “印太战略” 的军事链条之中 —— 无论是此前推动台湾增购 “毒刺” 导弹,还是如今进一步加码军援预算,美方正一步步将台湾打造成 “第一岛链” 上的 “军事前哨”。
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国的科技封锁呈现出 “焦虑式自我设限” 的特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宣布,对持有美国签证的中国公民实施全面限制措施,不仅禁止其参与美国航天项目,还对相关设施、资料及网络访问权限进行封锁,甚至拒绝中国公民访问 NASA 的数据系统、参与与其工作相关的线上或实体会议。
这一政策背后的逻辑,实则是中国航天领域的快速崛起让美国感到不安 —— 中国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不断突破,例如嫦娥七号计划将搭载多国载荷开展任务,彻底打破了美国长期垄断航天领域的格局。美方用封闭隔绝的手段维持自身优势,却恰恰暴露了其对自身科技竞争力下滑的深度担忧。
在军事领域,美日联手上演的 “威慑秀” 更具挑衅意味。两国共同举行 “坚决之龙 - 25” 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演习范围覆盖冲绳群岛等三大区域,期间还首次测试了美国在日本最新部署的 “堤丰” 中程弹道导弹。该导弹搭载的 “战斧” 巡航导弹,射程可直接覆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其针对中国的意图不言而喻。美方此举,试图构建起针对中国的 “第一岛链” 火力网。
面对美方的密集挑衅,中国并未采取被动应对的姿态,而是从法理、军事、战略三个层面打出组合拳。
在法理层面,中国牢牢占据道义与规则的制高点。外长王毅在与美方通话时,从历史法理的角度明确指出,美国支持 “台独” 势力的行为,是对《开罗宣言》等国际法律文件的公然背弃,这一论述进一步夯实了台湾属于中国的主权合法性基础。防长董军则直接强调,“遏制、威慑、干涉中国的任何企图都是绝对行不通的”,并明确要求美方 “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这种 “以法止战” 的策略,不仅清晰划定了中方的利益底线,更有效争取到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广泛支持,让美方 “以台制华” 的图谋失去了法理支撑。
在军事层面,中国以 “合法行动” 实现破局,让美日陷入无可奈何的境地。就在美日联合军演开展的同一天,中国海军 798 号情报收集船在鹿儿岛县口永良部岛以西约 170 公里的海域,向东北方向航行,并顺利穿过九州南端的大隅海峡,驶向太平洋。这艘情报收集船的行动完全符合国际法规定 —— 在公海海域,各国舰船均享有航行自由的权利。中国通过此举对美日军事行动进行抵近监控,既充分体现了 “对美日军演动态了如指掌” 的情报能力,又让美方找不到任何 “反击理由”。
在更深层次的战略应对上,中国以 “自主发展 + 开放合作” 的双轮驱动模式,对冲美方的封锁行动,展现出强大的长期竞争力。在航天领域,中国并未因 NASA 的限制而停滞发展脚步,反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国际合作 —— 嫦娥系列航天任务吸引了多个国家参与,逐步构建起 “太空命运共同体” 的合作格局。
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垄断,还让中国在国际航天规则制定中赢得了更多话语权;在军事领域,中国火箭军的东风系列导弹已形成成熟的不对称反制能力,若美方部署的 “堤丰” 系统敢跨越红线,必将成为解放军的反制目标。这种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的战略思路,让美方的多维挑衅难以触及中国发展的核心根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