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不迷路请点击关注】
别做古玩发财梦!老百姓捂好钱包,远离收藏陷阱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古玩收藏是一条充满机遇的财富之路,仿佛能一夜暴富,走上人生巅峰。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收藏实则布满荆棘,稍不留意,便可能血本无归,因此,还是要捂紧自己的钱包,千万别做古玩发财梦。
古玩收藏的门槛极高,鉴定古玩需要掌握“胎釉型纹款”等诸多要素,就拿瓷器釉色来说,便能细分出二十多种。高校文博专业教授坦言,专业学生毕业头三年连赝品都难以完全分辨 ,普通百姓更是如同雾里看花。并且,古玩收藏的圈子文化浓厚,真正有价值的古玩交易往往在小圈子里完成。山西煤老板怀揣现金想买“元青花”,却因无人引荐,连拍卖预展的门都进不去。
当下古玩市场的造假技术更是登峰造极,某地造假村利用化学试剂做旧,连X光都难以检测出破绽,甚至还为造假瓷器编造传承记录、配上发黄旧照片,让人防不胜防。一位藏家花费80万购入的“宋代官窑”,最终却被证实是去年才出炉的仿品,连做旧的土都是网购而来。
变现难题也横亘在古玩收藏的道路上。就算侥幸获得真品,变现也绝非易事。老张的“宣德炉”被三家拍卖行拒收,理由是“没有著录记载”。即便找到“专家”开具鉴定证书,也可能被质疑证书的真实性。
法律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普通人很难分清“传世品”与“出土文物”的区别,一旦误买盗墓所得文物,就会像那位花两千万买“出土文物”的企业家一样,财物两空不说,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此外,古玩交易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患得患失的心理。一些所谓的“古董经纪人”,很可能利用人们的心理设下圈套。收藏后的保养成本也不容小觑,恒温恒湿的保险柜、专业的文物修复师等,都是不小的开支。
普通老百姓如果不是真正出于对古玩文化的热爱,且没有雄厚的财力、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千万不要轻易涉足古玩收藏领域。在这个充满诱惑与风险的市场中,保持理性,捂好自己的钱包,才是安稳生活的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