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今年以来,凤台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才振兴农业、科技赋能农业”为主线,深化农业部门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通过搭建平台、项目攻关、技术推广“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县域人才培养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搭建合作平台,构建长效协作机制。凤台县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多所高等科研院校建立多层次的深度合作框架。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签订省级指导田技术服务协议,吸纳10名优秀专家人才的技术力量。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省级科技特派团,依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利用信息化监控手段,广泛开展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技术示范推广。同时,积极承接高校人才实践培养,组织县内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一对一”分批指导60余名安徽农业大学实习生深入田间实践,实现“技术传帮带、人才共成长”。邀请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来凤指导,围绕水稻、蔬菜、三产融合等,精准对接“头雁”项目生产经营需求。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研学融合,形成“专家驻点+团队服务+基地示范”的常态化合作模式。
聚焦重点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凤台县围绕粮食绿色丰产增效核心目标,联合高校院所实施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打造“人才领办、项目示范”的实践模式。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年集成示范江淮西部稻—麦周年绿色生产技术1.5万亩,示范区小麦平均单产515.4公斤,较全县平均单产增产16.7%,相关技术被省农业农村厅纳入2024年安徽省主推技术,实现技术全省示范。依托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共同实施项目4个、示范展示新品种9个,为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应用。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作低碳技术示范项目,探索粮食生产与生态协同发展新路径,寻求低碳农业创新突破。
强化技术推广,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凤台县以校地合作为纽带,发挥专家人才技术优势,推动农业技术“研—推—用”实现全链条覆盖。与淮南师范大学合作的技术示范田,亩均增产2%以上,稻麦品质同步提升,为优质专用粮食发展树立标杆。与安徽省农技总站协作攻关“安徽省稻茬小麦绿色高产技术”,开展技术攻关试验6个,建立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示范田2000亩,积极探索可推广复制的技术模式。发挥省级科技特派团的示范优势,组织18名专家人才深入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其属地乡镇,调研5家粮食加工企业需求,开展周年精确施肥、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10余项技术示范与推广,小麦、水稻年均增产275万公斤,累计推广面积达1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1515万元,为县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
未来,凤台县将持续拓展校地合作的广度深度,加大农业系统专家人才引育力度,以科技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岳荣 刘成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