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 图片来自网络
汤恩伯怎么也没想到,他辛苦聚敛了半辈子,在1954年春却面临着没钱治病的窘境。
1954年春,汤恩伯的胃病日益严重,其先期赴美的妻子王竞白电邀其赴美看病,可却遭到了汤恩伯小妾钱婉华的阻挠,非要汤恩伯到日本去,给出的理由是没钱。
没钱自然是没钱的,可若汤恩伯选择赴美看病,需要他花钱吗?
汤恩伯还是不了解钱婉华的女人家心思。
人家王竞白是大太太,而她是小妾,赴美后能有她啥好果子吃?
而到了日本则不同,不仅有汤恩伯事先派亲信购置的房产在,还能凡事自己做主,岂不是好?
那么,汤恩伯赴台后真的没钱吗?
他在抗战时期、遣返日俘时期、解放战争后期利用各种手段聚敛起来的大把钱财都到哪去了呢?
在陈诚、胡宗南、汤恩伯这三个黄埔系将领中,若论清廉,当属胡宗南;半清半廉,当属陈诚;不清不廉,当属汤恩伯。
都说人来人往,为的无非是名利二字。胡宗南不求利,那自然是求名了。
当然,胡宗南也不是真的不求利,而是他的“利”不是钱财,而是兵权和地盘。
陈诚虽号称清廉,但那也是相对的。就以其在重庆为例,其六个子女各有一个保姆和一位家教。这笔费用,哪怕陈诚官拜2级上将,恐怕要负担起来也是很困难的。
因为在抗战时期,上到1级上将,下到普通士兵,拿的都是抗战饷。就以陈诚的2级上将为例,其抗战饷的月薪不过240元,以这么低的月薪,能养活得起这么一大家子都困难,就更不要提给每个子女都配备一个保姆和家教了。
因此,陈诚充其量称得上是半清半廉。
再来看汤恩伯。
汤恩伯的不清不廉之路应该是从1940年冬,他担任鲁苏豫皖边区党政分会主任兼边区总司令时开始的。
在此之前,汤恩伯不能说是廉洁,关键是他想不清不廉也做不到啊,充其量就是克扣一点非嫡系部队的军饷罢了。
难道那时候的汤恩伯人品好?
这哪能呢,这是因为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是统帅部直辖的机动部队,部队虽然有相对固定的驻地,但这块驻地可不是汤恩伯的地盘,他并没有在地方施政的权力。
没有在地方施政的权力,汤恩伯即便想捞点,但也只能把手伸向那些非嫡系部队。
对于他嫡系的13军和85军,他是不会动手或者不敢动手的。一旦惹毛了这些人,部队散了架,他的嫡系地位不保。
直到汤恩伯在1940年冬被任命为鲁苏豫皖边区党政分会主任兼边区总司令,拥有了自己的地盘,汤恩伯的真面目和野心终于爆发了出来。
汤恩伯 图片来自网络
汤恩伯捞钱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一是1940年冬担任鲁苏豫皖边区党政分会主任兼边区总司令至豫中会战时期。
在此之前,汤恩伯吃空饷尚属偷偷摸摸,到了这个时期,那就是明目张胆了。他给每个师下达了要吃1500~2000个空额的指标。
蒋系部队的编制本来就不满,嫡系还好,一个12000人的师,能有8000~9000人,非嫡系部队至多不过7000人。汤恩伯再这么一扣,就剩下7000~5000人了。
这个指标是汤恩伯以第31集团军和鲁苏豫皖边区总司令的名义下的,吃的空额都归汤恩伯,这可就苦了其他军官了。
既然汤恩伯做了初一,那就不要怪这批人做十五,从军、师级到连级,再吃一轮。
两轮下来,每个师的编制再次缩水,变成了6000~4000人了。
因此,别看蒋系部队按编制统计人挺多,可实际上呢,能有一半人就不错了。
但上报要军饷和粮草的时候,却是按照满编的数字报告的,就这样,再贪一轮。
试想,按照这种编制和日军作战,可不是需要好几个军才能对付日军一个师团嘛!
如果上级来查怎么办?就报损失,正好可以把空额堵上。
这也是为何在抗战中,蒋系部队损失这么大的原因。
其实,损失根本就没这么大,损失的都是空额的数字。
久而久之,重庆方面也知道汤恩伯之流的猫腻,拨发军饷和粮草都是按照上报编制一半给。
虽然在抗战时期,汤恩伯的做法广泛存在于蒋系部队所在的各个战区,但以汤恩伯所辖部队为甚。
汤恩伯捞钱的另一个办法是倒卖军粮,即把库存的军粮运到敌占区捞一笔,然后从敌占区换一批盐到汤恩伯的控制区交易给民众再捞一笔。
至于运输,就以运输军粮的名义征用民间车辆,连饭都不管,捞了第3笔。
这种做法完全就是无本生意。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和戴笠联合起来,以“对日经济作战”的名义成立了一个物资管理处。
对外的说法是管理物资以免资敌,可实际上呢?敌占区缺啥物资,就运输啥物资,完全是一副投机商人的嘴脸,从中捞取了大把钱财。
更让人恶心的是,汤恩伯在辖区内大挖反坦克壕沟。
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举措,可实际上呢?却成为了汤恩伯另一个敛财的手段。
由于是战区布置的任务,辖区内的民众要自备工具、自带粮食挖掘。
可材料从哪里来?
按道理,材料应该是由战区提供。可这笔费用汤恩伯哪里会出?
他一面对上申请资金,一面大肆拆毁辖区内的庙宇、祠堂,甚至民房。
就这样,汤恩伯一面大肆拆毁,一面大发其财,河南的民众会不恨他?
这仅是汤恩伯在河南敛财的几个大手段而已,其他的一些小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在此就不赘述了。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汤恩伯在河南期间究竟敛了多少财呢?没有一个详细的数据。
但据曾经在汤恩伯身边工作过多年的葛天在其回忆录中说,在抗战期间,经他之手给汤恩伯搞来的金条折合成银元大约在500万之巨。
要知道,这可是银元,而非法币。若折合成法币,其数字将更为惊人。
除葛天之外,汤恩伯之妻王竞白更是聚敛的好手,经其手和其他人之手还有多少,就不为人知了。葛天所提供的数字仅是保守的估计罢了。
二是在上海接收时期。
对于蒋系部队而言,战后接收无异于“劫收”,汤恩伯在此期间究竟捞了多少,同样不为人知,但从一件事所反映出来的数字就足够惊人了。
1948年底,汤恩伯让葛天把他于1946年“劫收”来的上海窑厂和协舆铁厂出手,共交易了黄金千条,每条10两,共计黄金一万两。
1946年是汤恩伯捞钱的黄金年份,他不仅通过“劫收”得到了大量的实业,还抱得美人归。
由于无锡蚕茧行业实业家钱凤高在抗战中投敌,在抗战胜利后自然成为了被清算的对象。
为了保住性命和家产,钱凤高献女求媚,把女儿钱婉华献给了汤恩伯做妾,这才保住了性命。至于大部分财产,自然是进入了汤恩伯的腰包。
但同时,这也引起了汤恩伯的家庭不和。
如果钱婉华仅是一个小女子,那也就罢了,王竞白即便不乐意,但一个不能动摇其大太太地位的小妾,纳也就纳了。
可钱婉华也不是省油的灯,以年轻貌美之躯做了已经是半大老头子的汤恩伯的妾,心里是不舒服的,要是不再抓几个钱在手里,岂不是更没有地位?
可当王竞白杀到无锡与钱婉华一番竞技后,钱婉华败下阵来。
一来是汤恩伯向着这个大太太的,二来王竞白的手段自是不凡,岂是钱婉华这个小姑娘能比的?
后来,在大家的一致妥协下,王竞白承认了钱婉华的地位,但同时,汤恩伯从钱家弄来的钱财自然就落入了王竞白的手中。
手中没钱,心里自然发慌,不然,以钱婉华一个大小姐的身份又岂会在意区区万把块钱的看病钱呢?
三是担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时期。
在这个期间,汤恩伯究竟捞了多少钱,同样没数,但同样可以通过几个人的回忆起到管窥的作用。
老蒋为了让汤恩伯守住上海,曾经下过命令,只要是汤恩伯所需,无论是军饷还是一切作战物资,都可以随意取用。
汤恩伯握有老蒋的这道手令,愈发肆无忌惮向银行要钱。无论几十万元乃至于百万元,银行都乖乖照付。
汤恩伯从银行领的是银元和金条,可他发给士兵的却是金圆券,直到后期实在坚持不住了才不得已发给士兵银元。这期间汤恩伯究竟捞了多少?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
据葛天回忆,在这期间,汤恩伯命其手下用银元倒换了美钞22万元。
要知道的是,那时候美钞的价值可不是现在的价值,这22万美钞的银元价值至少为百万。
但汤恩伯并不因此满足。
由于上海物资供应局所有的物资都由汤恩伯使用,他下令把上海物资总局的物资上到卡车、轿车,下到雨伞、口红全部变卖。究竟卖了多少钱,同样没有准确数字。
汤恩伯心里很清楚,上海是守不住的,因此在1949年1月,他就让妻子王竞白带着孩子赴台。因此,汤恩伯搜刮而来的民脂民膏,大多数都掌握在其妻王竞白手中。
四是遣返日俘、日侨时期。
抗战胜利后,汤恩伯主持京沪地区的日军受降仪式,并负责从上海港口遣送日本士兵和侨民,直至1946年4月,在上海的约85万多日本人被遣送完毕。
这些日俘和日侨为了快点回国,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向汤恩伯上供,把他们从在中国劫掠而来的珍贵物品送给汤恩伯做礼物。
由于数量太多,汤恩伯专门批了一个仓库储存。可这个消息被孔宋两家知道了,就通过老蒋的关系,把这个仓库从汤恩伯手中抢走。
汤恩伯虽然不情愿,但却不敢得罪孔、宋二家,只能乖乖交出仓库。
这恐怕是汤恩伯在其敛财生涯中仅有的一次吃亏了。
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大部钱财都被王竞白带到了台岛,那汤恩伯为什么又面临着无钱看病的窘境呢?
这恐怕还得从汤恩伯把自己的恩人陈仪卖了说起。
汤恩伯之妻王竞白,有说是陈仪的义女,有说是其外甥女。对于汤恩伯卖了自己恩人一事,自然是耿耿于怀的,在事发后两人闹翻,王竞白愤而离台赴美。
但也不排除二人是故意闹翻给老蒋看,想要通过这种办法来转财产。不然,恐怕王竞白想要离台也未必会顺利。
毫无意外的是,王竞白离台赴美,必定携带了汤恩伯的大半身家。
由于那时候汤恩伯还未完全失宠,老蒋未必会搜查王竞白随身携带的物品。即便搜查了恐怕用处也不大,因为以王竞白的精明,恐怕早已经把物资变现转移了。
汤恩伯在上海期间,手中还是有一部分钱财的,也就是那批美钞。可他早就命其亲信拿着美钞到日本去购置房产了。这一部分资金恐怕是留在了他的两个心腹手中。
待到上海失守后,汤恩伯赴台。老蒋从其他渠道得知,上海之所以会快速失守,固然有我军英勇善战的成分在内,但也有汤恩伯克扣军饷,倒卖物资,以至于军心不振,防线工事虚弱的成分在内。因此一气之下,老蒋让汤恩伯靠边站了。
在这期间,大概率的可能是老蒋派人搜刮了汤恩伯的家,将其所剩下的钱财一搜而光。这个事情在当时并不是个例。比如像白崇禧、薛岳都曾有过这种遭遇。
王竞白走了,钱婉华自然是高兴的,大太太走了,身边只有她一人,以后的事情还不是都由她说了算?
赴美看病?那是不可能的。赴日看病,这是可以的。因为在日本,还有汤恩伯亲信购的房产在,除此之后还有剩余的财产,这才是钱婉华百般撺掇到日本看病的主要原因。
家属可以走,但汤恩伯无论是赴美还是赴日,老蒋都不会放他走的。
老蒋心里也很清楚,若放汤恩伯离开,他将一去不复返。
不然,老蒋为何会不顾人情,在汤恩伯已经登上赴日飞机时,硬生生把他拖下来?
直到1954年4月,汤恩伯的病情实在无法支持,老蒋才开恩批准其到日本看病。
可这一去,汤恩伯就没活着回来。
汤恩伯一死,被其妻王竞白带走的财产更是无法收回。
多年后,汤恩伯的后裔个个在商界崭露头角。就是不知道,他们的启动资本哪来的?
汤恩伯 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