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AI在重塑什么?外滩大会释放三大信号

0
分享至


本届外滩大会透露出三个重要信号:

一是AI技术重塑商业模式,青年科技创业者快速涌现;

二是AI应用重塑基础设施,既需代码开放,也需资源开放;

三是AI发展重塑人类角色定位,对人工智能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作者 | 李览青

编辑 | 黄剑

9月11日,上海强对流天气结束,“加长版夏天”继续。上午9点半,在炎炎烈日下,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主论坛的门外竖起了“座位已满”的牌子。这场亚洲金融科技盛会在黄浦区世博园正式开幕。

本届外滩大会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在主论坛上,包括新晋图灵奖得主理查德·萨顿(Richard Sutton)、阿里云创始人兼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人类简史系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等在内的全球顶尖学者、产业界人士、青年创业者和科学家,共同探讨智能时代的创新路径与商业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本届外滩大会透露出三个重要信号:一是AI技术重塑商业模式,青年科技创业者快速涌现;二是AI应用重塑基础设施,既需代码开放,也需资源开放;三是AI发展重塑人类角色定位,对人工智能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商业模式重塑,青年科技创业者涌现

“青年”与“创新”是今年外滩大会的两大关键词。据主办方介绍,全球共有近两万名青年科技人才报名参加多项相关科创活动,本届大会有百余名演讲嘉宾是90后甚至00后。

在11日上午以“AI原生时代,旧地图上没有新大陆”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王兴兴及DeepWisdom创始人兼CEO吴承霖、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终身教授兼Hillbot创始人苏昊、曾就职于Open AI的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吴翼,是主论坛最年轻的四位嘉宾。

四位青年科技创业者一致认为,快速迭代的AI原生时代带来了全新的知识与能力传播范式,为年轻人带来诸多机遇。

王兴兴在回顾创业经历时透露,自己从小就对科技有极大兴趣,在2011年就非常喜欢AI,但由于相关学科比较冷门,没有花太多时间关注AI技术的发展,而是选择了机器人赛道。“这是我过去最后悔的事。”他表示,近几年AI领域的快速发展,再一次给了他机会,以把握AI时代,推动AI真正落地“干活”。

王兴兴称,对于年轻一代,特别是还在读书的学生,可以抓住这一创新机会。他提到,当下的AI模型可以作为预编程工具集,年轻人无需从基础代码入手就能调用更高级的模型来创作作品。“我觉得AI时代是一个非常公平的时代,只要你聪明,愿意做事,就能达到自己想达到的目标,在荒漠上长出‘参天大树’。”


作为AI企业的青年创业家与管理者,苏昊在论坛上表示,年轻人需要有打破框架的勇气,拥抱新形态,不要过度重视自己的“老经验”,而是学习跨领域知识,学习陌生领域的术语与思维方式。

吴翼则用“快”和“新”两个字概括AI时代的特征。他称,AI发展亟需资源,但应用门槛非常低,为年轻人提供很多机会。“在快速迭代的新时代,可能很多过去的经验和认知都不能复用了,所以这是年轻人的机会。”他表示,希望所有年轻人都能拥抱这个快速迭代的世界,拥抱更新的未知的东西。

吴承霖表示,智能供给密集化改变产品形态与应用,像AI coding让非工程师也能创造,同时,知识和智力传播形式的革新给予年轻人投入AI时代的机会。

为了进一步推动创业者与资本对接,本届外滩大会首次推出“创投Meetup”活动,邀请明势资本、金沙江创投、云启资本、九合创投、峰瑞资本、华登国际、中科创星和首程资本等8家顶尖创投机构的合伙人现场参与。他们将围绕AIGC、具身智能、智能硬件、芯片及设备四大赛道,遴选优秀创业项目。

站在创投机构的角度,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产业圆桌论坛中对年轻创业者表达了鼓舞:“在AI领域,明年应用肯定会大爆发,下一个字节、小红书今年应该已经成立,创业者有很多机会,大家一定要有勇气去闯星辰大海。”他认为,所有的创业都要回归到人性,“人的需求在哪里是不变的,过去三十年不变,未来三十年也不会变,只是有了AI以后,有更好的体验,有更好的产品形态”。



基础设施重塑,学者呼吁资源开放

目前,在大模型性能提升方面,“规模定律”被视作第一性原则,即大模型参数越高,性能就越好,但这也带来了算力、能源的大量消耗。

虽然业界认为预训练模型的规模定律在逐渐放缓,但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特别指出,推理模型的出现,塑造了大规模发展的新曲线——“推理规模定律”,上下文、记忆层面对计算的需求,也将会持续推升扩展规模。

他表示,AI正在驱动基础设施大规模扩张。整个AI数据中心产业链在过去一年经历大规模建设热潮。2025年,美国主要科技公司的AI相关资本开支预计超3000亿美元。如OpenAI的Stargate和xAI的Colossus等项目,使用超过100万个GPU的耗电量,足以满足一座中型城市供电。他称,IDC产业的大规模建设会带动电力生态和经济的发展,这正是“AI产业规模化”的核心体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星能玄光创始人兼董事长孙玄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难遇的大时代,人工智能的崛起正指数级推高全球能源消耗,而解决这一终极需求的答案便是核聚变。核聚变一旦实现,不仅将带来一场能源革命并引发工业革命,更是迈向利用宇宙中最普遍能源、跨越到更高阶文明的关键一步。

“AI目前用电量占地球的1.5%。如果我们把AI比喻成‘地球大脑’的话,人的大脑能耗占人体的20%,因此有人预测,AI的耗电量也将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孙玄援引数据表示,仅人工智能一个领域,就将产生巨大的能源缺口,只有核聚变——也就是“人造太阳”才有望填补这一缺口。

在主题演讲中,王坚同样关注到AI扩张导致的资源缺口问题。他认为,当数据、模型、算力规模被千倍万倍放大后,AI在事实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资源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提出,从代码开源变为资源开放是AI时代的革命性变化,开放数据和计算资源是推动AI往前走的必需环节,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的选择变成了AI竞争的关键变量。“今天模型权重的开放,本质上是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开放。有了模型开放以后,再也不需要花费那么多计算资源重新做有人替你完成的工作”。

王坚还表示,太空是人类最大的资源。“今天绝对不是只把人工智能用在手机、电脑上。只有把AI和算力送入太空,人类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地球。”




人类角色定位重塑,全球共探治理问题

在AI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成式大模型、推理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热点频出。如今,全球达成的共识是,世界正在迈向人机共生的未来。


在主论坛演讲时,“强化学习之父”理查德·萨顿称,人类数据红利正逼近极限,人工智能正在进入以持续学习为核心的“经验时代”,潜力将远超以往。

萨顿表示,今天大多数机器学习的目标,是把人类已有的知识转移到静态、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 AI 上。“我们逐渐达到人类数据的极限,现有的方法不能生成新的知识,不适合持续学习,而持续学习对智能的效用至关重要。”他认为,人类正进入“经验时代”,需要一种新的数据源,由智能体与世界直接交互中生成。

萨顿所说的“经验”,是指观察、行动和奖励这三种信号在智能体与世界之间来回传递,在持续学习与元学习技术的加持下,帮助智能释放全部潜力。

展望人工智能的未来,萨顿认为,当前人类的智力水平将很快被超越,未来权力和资源会流向最聪明的智能体,人工智能的替代在未来将不可避免。他称,人类的独特之处在于“把设计推向极致”,创造出能自己设计的人工智能。“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至少是催化剂,是助产士,更是开启宇宙第四大时代‘设计时代’的先驱。”

作为历史学家、人类学家,《人类简史》系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带来了更多的警示。

赫拉利坦言,他并不反对科技变革,科技带给过人类更健康的身体和更渊博的知识,带给过驱散黑暗的光明,以及前所未有的彼此连接的方式。“但作为历史学者,我对变革的节奏和方式感到担忧。”

赫拉利表示,历史上变革最大的问题往往不是最终目标,而是通向目标的过程,人类需要时间,也需要可靠的机制来完成这种适应,尤其是最弱势的成员。

“单有速度,不是进步。一辆没有任何交通规则、没有刹车系统的汽车,时速快到100公里,也绝不是进步。”赫拉利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意味着建立可验证的全球承诺,而不仅仅看“谁跑得更快”。

“真正值得我们担心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为了商业优势,不顾安全边界地部署技术。任何真正重塑人类社会的系统,都不应‘先上线再治理’。”在演讲的最后,赫拉利发出了他的警示:“如果我们在还没有学会识别和纠正系统不可避免错误之前,就贸然让人工智能‘奔跑’,那么速度的代价,就会让最无力的群体承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连胜大获成功,勇士还验证4件事,进入第一梯队,一人可以重用

2连胜大获成功,勇士还验证4件事,进入第一梯队,一人可以重用

体坛大辣椒
2025-11-15 14:26:56
外交部昭告全球,军号日文警告,俄朝跟进!日本欠的债迟早要还

外交部昭告全球,军号日文警告,俄朝跟进!日本欠的债迟早要还

兵器海陆空视频
2025-11-14 17:30:50
台海言论越界,中方深夜发出最强警告:日本承担得起后果吗?

台海言论越界,中方深夜发出最强警告:日本承担得起后果吗?

吃货的分享
2025-11-15 16:00:23
美国演员“A妹”红毯上遭一男子搂抱:杨紫琼将其护怀中,男子得意比手势引众怒

美国演员“A妹”红毯上遭一男子搂抱:杨紫琼将其护怀中,男子得意比手势引众怒

新京报
2025-11-14 13:56:01
国足新帅上任3把火:拒绝足协“塞人”,30岁老将出局,提拔小将

国足新帅上任3把火:拒绝足协“塞人”,30岁老将出局,提拔小将

丹妮观
2025-11-13 18:25:03
刘强东父亲现身超市买猪头肉,穿着非常朴素,完全不像富豪的老爸

刘强东父亲现身超市买猪头肉,穿着非常朴素,完全不像富豪的老爸

乐悠悠娱乐
2025-11-15 11:46:29
41+14+11!哈登打满51分钟连续军训新状元 双加时豪取10分止连败

41+14+11!哈登打满51分钟连续军训新状元 双加时豪取10分止连败

狍子歪解体坛
2025-11-15 12:51:35
广州电动自行车通行乱象的思考

广州电动自行车通行乱象的思考

白浅娱乐聊
2025-11-15 10:27:06
A股:周末七大重磅信息,国常会,央行紧急出手,下周要这么走了

A股:周末七大重磅信息,国常会,央行紧急出手,下周要这么走了

虎哥闲聊
2025-11-15 12:02:05
佘智江被押回消息一出,最心虚可能不是他自己,而是国外的黄有龙

佘智江被押回消息一出,最心虚可能不是他自己,而是国外的黄有龙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15 11:46:37
泪目!34岁国乒美女奥运冠军4-2逆转夺冠:最后一舞封神微笑真甜

泪目!34岁国乒美女奥运冠军4-2逆转夺冠:最后一舞封神微笑真甜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11-14 23:59:07
樊振东:今天发挥有超出自己意料,王楚钦是中国队绝对的领军人物

樊振东:今天发挥有超出自己意料,王楚钦是中国队绝对的领军人物

懂球帝
2025-11-15 14:45:09
近8战7负!故意输球想离队,结果球队不交易了,闹掰的主帅也示好

近8战7负!故意输球想离队,结果球队不交易了,闹掰的主帅也示好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15 09:52:47
刘强东铁腕 “斩” 老臣!京东副总裁邵京平双 11 被开除

刘强东铁腕 “斩” 老臣!京东副总裁邵京平双 11 被开除

诗意世界
2025-11-14 15:06:16
深圳向西,再造一个“新深圳”!谁将主宰下一个40年?

深圳向西,再造一个“新深圳”!谁将主宰下一个40年?

楼市诸葛
2025-11-15 14:57:18
关晓彤因为王安宇,绿了鹿晗!?

关晓彤因为王安宇,绿了鹿晗!?

八卦疯叔
2025-11-15 10:24:34
周杰伦被昆凌拿捏住了!台媒爆插足婚姻的王子,住的豪宅是昆凌的

周杰伦被昆凌拿捏住了!台媒爆插足婚姻的王子,住的豪宅是昆凌的

小娱乐悠悠
2025-11-14 13:06:44
28年前直播香港回归4位主持:2人去世1人自甘堕落,仅她笑到最后

28年前直播香港回归4位主持:2人去世1人自甘堕落,仅她笑到最后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14 13:07:48
泰国财长宣布:将对低价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发生了什么?

泰国财长宣布:将对低价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发生了什么?

王爷说图表
2025-11-14 22:54:43
顶级IP上线,Netflix这部R级新作太刺激了

顶级IP上线,Netflix这部R级新作太刺激了

天天美剧吧
2025-11-14 16:59:52
2025-11-15 17:43:00
21金融圈 incentive-icons
21金融圈
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圈垂直号
5317文章数 287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手机
数码
公开课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亲子要闻

摊牌了,我不装了

手机要闻

17是个好名字!iPhone 17/小米17系列都大获成功:首月销量大涨超20%

数码要闻

曝疑似小米Watch S5将支持UWB技术 采用表冠设计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