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斯克在推特公开减重成果:一个月狂瘦9公斤,秘诀是饮食控制与药物Wegovy。这款药物正是诺和诺德研发的司美格鲁肽减重版——专为减肥设计的明星产品。
随着马斯克“带货”,诺和诺德股价飙升,2023年市值突破4000亿美元,超越LV等顶奢品牌,成为欧洲最大上市公司,甚至超过其母国丹麦的GDP。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药企礼来同样因减肥药爆发。2024年8月,礼来股价冲至967美元,市值突破9100亿美元,距离“万亿药企”仅一步之遥,其增长动力正是减肥药替尔泊肽。
2025年6月,诺和诺德发布上半年财报:司美格鲁肽销售额达167亿美元,基本锁定“年度药王”,超越此前的癌症神药K药。这款“药王”的核心创造者罗蒂比耶尔・克鲁森,竟是一位仅有本科学历的宝妈。
诺和诺德自20世纪20年代起便是糖尿病领域的领军者,到20世纪末,其药物研发部门员工几乎清一色博士。而克鲁森能进入这家顶尖药企,源于早年的积累。1991年,她以本科学历加入诺和诺德核心的糖尿病研发部门,接手的并非盈利的胰岛素项目,而是冷门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研究。
GLP-1是科学家在人体肠道发现的激素,对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均有抗糖潜力,且无胰岛素引发低血糖的副作用。但天然GLP-1代谢极快,若作为药物,患者需几分钟注射一次,实用性极低。如何延长其半衰期,成为研发关键。
诺和诺德最初尝试药剂学方案,是将GLP-1制成缓释制剂,却引发严重皮肤过敏,方案失败。就在研发陷入僵局时,怀孕的克鲁森休起产假。1994年她休完产假回归,发现GLP-1研究部门已被解散,同事与领导尽数离开,她因“产假错过动荡”,成了项目组唯一的“幸存者”,也成了诺和诺德最懂GLP-1的人。
随后,上级给她下达紧急任务:短期内将GLP-1的作用时间从几分钟延长至一天。面对“不可能的任务”,克鲁森迷茫了三个月,甚至怀疑自己“为何能被留下”(她在后续采访中坦言此想法),但最终决定全力一搏。
作为本科生,她深知需依靠专业团队,于是招募博士研究员。凭借对GLP-1的深刻理解,她提出核心研发方向:不依赖药剂学,转而通过改变GLP-1的分子结构延长半衰期。同时,他们以猪为实验对象(猪皮肤与人类相似度高),反复测试修改方案。
最终,团队成功研发出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的“前身”,属于GLP-1受体激动剂,可实现一天注射一次。
更意外的是,利拉鲁肽不仅解决了胰岛素低血糖的副作用,还能减重:它通过作用于神经让人产生饱腹感,同时减缓胃排空速度,从根源减少进食。克鲁森敏锐意识到,减重适应症的潜力远超糖尿病,力主推动相关研发。
然而,2003年大鼠实验给了团队重击:利拉鲁肽导致大鼠甲状腺C细胞肿瘤。克鲁森立刻组建20人团队攻关,期间还遭遇家庭变故——2005年丈夫离世,女儿仅11岁,她在单亲妈妈的压力下坚持研究三年。最终发现:啮齿类动物甲状腺C细胞数量远高于人类(是人类的44倍),利拉鲁肽仅会激活大鼠这类细胞异常增殖;而以猴子(与人类C细胞数量相近)为实验对象,即使注射60倍于人类用药浓度的利拉鲁肽,连续87周也无异常。
2010年,利拉鲁肽终获美国FDA批准,距离克鲁森接手项目已过去16年。FDA虽加了“黑框警告”(提示啮齿类肿瘤与人类的关联性尚不明确),但这款药物已开启GLP-1类药物的新时代。
2014年是克鲁森的“起飞年”:作为全球最懂GLP-1的人,她在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正是《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研发》。汇报时,台下教授如同“学生听老师讲课”,提问后均被她一一解答,100多位诺和诺德同事到场祝贺。
同年年底,利拉鲁肽的减肥适应症获FDA批准,诺和诺德实现“一药两用”:降糖版与减肥版分属不同产品,减肥版因“非刚需属性”可定更高价格,这套策略后来在司美格鲁肽上被用到极致——司美格鲁肽有减重版(Wegovy,诺和益)、降糖版(Ozempic,诺和泰)、口服版(Rybelsus,诺和新)三款产品,覆盖不同需求。
如今,司美格鲁肽虽稳坐“药王”宝座,但行业风向已变。诺和诺德市值较峰值跌去2/3,仅剩2000多亿美元——资本投的是“预期”,司美格鲁肽的高销量早已被提前透支,若无新突破,难再刺激股价。同时,市场竞争加剧:辉瑞、阿斯利康、罗氏等国际巨头,以及信达、恒瑞、华东医药等中国药企,均在布局减肥药赛道。
消费者也逐渐回归理性。司美格鲁肽靠“饱腹感”减重,停药后易反弹;短期快速减重还可能导致面部皮肤松弛,“司美脸”成了明星圈的辨识度特征。事实上,药物只是“减肥拐杖”,真正的关键是改变生活方式——若体重基数大,药物可快速见效以建立信心,但后续仍需“迈开腿”,而非依赖药物躺平。
更值得警惕的是用药风险。作为处方药,司美格鲁肽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不少体重基数不大的人为“变瘦”找药贩子购药,而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警示多国查获司美格鲁肽假药,其安全性无法保障。更有糖尿病患者将自己的降糖版司美格鲁肽转卖牟利,导致真正需要用药的患者断药,酿成风险。
从本科生宝妈的坚持,到千亿药王的诞生,司美格鲁肽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科研传奇,更提醒我们:药物的价值不仅在于疗效,更在于合理使用;而真正的“逆袭”,无论是科研突破还是减肥成功,都离不开长久的坚持与理性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