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终于用上了自己的5G基带芯片C1,这款搭载在iPhone 16e上的芯片,实际表现究竟如何?它真的能让苹果彻底摆脱对高通的依赖吗?最新实测数据给出了答案,结果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网速。在理想网络环境下,尤其是支持四载波聚合的先进5G网络中,高通方案确实更胜一筹。例如在T-Mobile的网络中,搭载高通芯片的iPhone 16下载速度中位数达到了317.64 Mbps,而采用苹果C1芯片的iPhone 16e为252.80 Mbps。在国内市场,高通版iPhone 16的下载中位数为233.23 Mbps,C1版iPhone 16e则为190.32 Mbps。C1在峰值速度上确实与高通有差距。
但别急着下结论!C1芯片有其独到之处。在信号覆盖边缘或网络拥堵时段,C1的表现反而更加稳健。在全球21个测试市场中,iPhone 16e在15个市场的“低分位下载速度”(代表网络中最慢10%用户的体验)优于搭载高通芯片的iPhone 16。同时在15个市场的中位上传速度也领先,加拿大市场尤为明显(16e为23.91 Mbps,16为11.57 Mbps)。这意味着在电梯、地铁、地下车库等弱信号场景,C1更能保持稳定连接,通话不掉线,刷视频更流畅。
C1芯片还有一个显著优势:功耗更低,续航更久。其采用基带4纳米与收发器7纳米的双制程工艺组合,通过自主设计的低功耗架构显著提升设备续航能力,使iPhone 16e的视频播放时间达到26小时。有实测数据显示,C1芯片在5G和4G网络环境下均显示出更低的功耗,提升了约17%至30%,在5G网络下的续航比高通芯片高出1至2.5小时。
苹果为何要耗时5年、投入巨资自研基带?这源于2019年对英特尔基带业务的收购,是苹果构建完整芯片技术体系、寻求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一步。核心目的是为了减少对高通的长期依赖,并节省高昂的专利授权费用——据估计,C1芯片的商业化应用每年可为苹果节省约15亿美元的专利授权费用。
然而,苹果要完全“摆脱”高通并非易事。C1芯片目前不支持毫米波,这导致其在美国等毫米波部署较多的市场,5G速率落后高通方案可达35%。此外,苹果与高通的协议实际要到2026年第四季度才到期,且苹果每台设备仍需要向高通支付专利费。有分析指出,苹果甚至秘密测试联发科基带作为备选方案,为自研芯片可能出现的“翻车”做准备。
给消费者的购买建议:如果你生活在毫米波覆盖地区(如美国),或是重度依赖高速移动数据的用户,搭载高通芯片的机型可能仍是更稳妥的选择。如果你更看重日常使用中的信号稳定性、续航表现,尤其是在弱网环境下的体验,那么C1芯片的iPhone 16e值得考虑。对于追求“战未来”的用户,可以期待预计2026年推出、可能支持毫米波的C2芯片。
苹果自研基带之路才刚刚开始。C1芯片展现了苹果在关键技术领域追求自主可控的决心和实力,其在能效和弱网稳定性上的优势体现了不同的设计思路。虽然目前在与行业龙头高通的全面竞争中还存在差距,但第一步的迈出已经值得肯定。未来的芯片竞争格局,很可能走向“苹果中频+高通毫米波+华为全频段”的新格局。你看好苹果自研芯片的未来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