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警方通报多起以“约炮”为幌子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市民的侥幸心理,设计层层陷阱,导致受害人不仅面临财产重大损失,还因涉及违法交易陷入被动。以下两起典型案例,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案例一:刷单返利为饵,8万元“约炮费”打水漂
2025年9月3日,市民李某在家中刷短视频时,手机屏幕突然弹出一条带有露骨画面的“约炮”广告。打开APP后,界面内充斥着大量色情视频,李某随即联系平台客服,明确表达“约炮”需求。
客服并未直接回应需求,反而抛出“福利”:“想要获取上门服务,需先完成3单刷单任务,任务完成后不仅能约见,还能获得额外返利。”李某信以为真,按照指引开始小额转账操作,起初几笔确实收到了“返利”。但随着任务金额逐渐提升,当李某累计转账8万余元后,却发现APP无法登录,客服也彻底失联,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案例二:账户冻结连环套,40余万元现金“送”进骗子口袋
同日,市民刘先生在公司办公时,电脑弹出一则“同城交友约炮”的弹窗广告。抱着好奇心态,他下载了广告中的匿名约炮软件。客服告知刘先生,“需完成三次充值认证,才能解锁同城用户匹配功能”,并引导他在一个非官方投票平台支付200元“投票费”和20元“入会费”,完成首次认证。
然而,当刘先生按要求进行第二次充值时,系统突然提示“操作失误,账户已冻结”。客服解释称,“需转账等额资金解冻,解冻后所有金额可一并提现”。刘先生急于解锁账户,按指示分多次转账约20万元,账户却始终无法解冻。
随后,诈骗分子进一步施压,以“线上解冻流程失效”为由,要求刘先生将5万元现金送至指定小区快递柜。在刘先生照做后,又以“提现操作触发安全机制”为由,诱骗他再次将21万元现金交给一名“平台专员”。直至公安机关拨打预警电话,刘先生才幡然醒悟,此时已累计损失40余万元。
深度解析:三大诈骗套路,步步设局引君入瓮
1. 小额利诱,温水煮青蛙
诈骗分子以“约炮”为核心诱饵,搭配“刷单返利”“低门槛认证”等话术,先用几十元、几百元的小额“返利”或“成功认证”建立信任,让受害人放松警惕,再逐步提高任务金额,最终套取大额资金。
2. 制造故障,逼你持续转账
当受害人投入一定资金后,骗子会立即编造“操作失误”“数据异常”“账户冻结”等理由,声称“只有转账才能解冻账户、完成提现”,利用受害人“不想之前的钱打水漂”的心理,迫使受害人不断追加转账,陷入“越转越多,越陷越深”的恶性循环。
3. 现金交付,切断追溯路径
为逃避警方追查,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人通过快递寄送现金、网约车转交现金等线下方式交付资金,刻意切断线上资金流痕迹。公安部刑侦局已明确提醒,此类要求线下交付现金、黄金的行为,本质就是诈骗,目的是让受害人资金“查无踪迹”。
警方紧急预警:牢记“五不”原则,远离桃色陷阱
1. 不碰违法交易:网络招嫖本身属于违法行为,不存在“正规约炮APP”,所有以“约炮”为名义要求充值、做任务的平台,均为诈骗工具,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2. 不转陌生账户:无论对方以“认证”“解冻”“返利”为由,只要要求转账至私人账户、非官方平台,一律拒绝,正规平台绝不会通过私下渠道要求用户转账。
3. 不缴现金线下:接到“线下交现金解冻”“快递送钱提现”等要求时,立即警觉,这是诈骗分子的典型洗钱手段,切勿配合。
4. 不下载不明APP:切勿点击弹窗广告、陌生链接下载非应用商店内的APP,此类APP多含恶意程序,可能窃取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
5. 不拒反诈提醒:务必开通手机“境外来电拦截”功能,接到公安机关、反诈中心的预警电话时,认真倾听并配合核查,切勿挂断或忽视。
一旦发现被骗,需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拨打110报警,为警方追查资金、抓捕嫌疑人争取时间。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