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这座以“春城”美誉著称的西南重镇,正面临一场严峻的人口危机。
据昆明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末昆明市常住人口868.7万,全年仅增7000人,同比暴跌91%;这还没完,若扣除自然增长的2400人,实际流入人口仅4600人,相当于每天仅有12.6个新市民选择昆明,这个数字甚至不及东部一个县城的人口吸引力。这场无声的人口流失背后,是一座城市与年轻一代的渐行渐远。
而同样是西南F4的成员,曾经的“小弟”贵阳,过去四年,狂揽61万新增人口,2024年以19.96万增量登顶全国第一。反观昆明,曾立下2025年人口破千万、GDP破万亿的“双万”目标,但如今,距离千万目标差了近130万人,2025年也已过大半,这一目标是否能实现,我认为并不乐观。
那么曾经多么风光的春城,为什么会人口增长停滞?又拿什么留住人呢?
先说人口增长停滞,经济失速与产业空心化是人口流失的核心症结。
昆明的困境,本质上是经济失速的缩影。2024年,昆明GDP增速为4%,虽高于全省增速,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深层次问题在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昆明经济高度依赖房地产和旅游业,第二产业占比不足30%,低于贵阳等同类城市,而新兴产业占比不足20%。
过度依赖房地产的恶果已然显现。昆明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一度超过35%,高居全国第三。但随着全国楼市经济破灭,2021-2023年其房地产投资分别下降5.1%、30.8%和40.2%,2023年土地收入仅46.28亿元,不足巅峰期2019年(915.7亿)的5%。房地产的“黄金时代”落幕,也拖累了整体固定资产投资。
与此同时,昆明的工业“短板”突出。其全部工业增加值在2023年为1704亿元,仅为深圳的七分之一,甚至低于江苏县级市昆山(2435.84亿元)。昆明仅有一个千亿级产业(有色金属冶炼),而深圳、苏州分别拥有7个和11个千亿产业。
还有就是债务泥潭与政策效能不足导致发展模式陷入深层困局。
沉重的债务负担是昆明发展的另一副枷锁。截至2022年末,昆明城投平台有息债务高达3577.5亿元,债务率550%,意味着每个昆明市民背负4.1万元隐性债务。其广义债务率突破300%,偿债支出占财政收入的47%,远超国际警戒线。这甚至影响了公共服务,如员工工资曾被拖欠。
尽管云南省提出了“强省会”战略,但政策效能似乎不足。2020年-2024年,昆明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不升反降,从27.4%降至26.2%。
最后就是区域竞争与人口趋势,昆明在“抢人大战”中掉队。
在全国人口负增长的大背景下,省会城市的人口竞争愈发激烈。还是以贵阳为例,2010-2020年,昆明常住人口增长202.8万,还高于贵阳(166.3万);2021-2024年,贵阳狂揽61.27万新增人口,而昆明仅增加约22万;2024年贵阳人口增量是昆明的28.5倍。
贵阳凭借更优的经济增速(2024年GDP增6%)、更强的产业亮点(如大数据)和更高的薪资竞争力(程序员月薪昆明6000元vs贵阳8000元),在吸引人才方面明显占优。此外,贵州省较强的生育率(2023年出生率10.65%全国第二)也为贵阳提供了人口支撑,而昆明则面临省内地州人口流入减少的挑战。
总结一下昆明的困境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规划短视与路径依赖,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期,过度依赖房地产和传统旅游,未能及时培育壮大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实体产业,导致经济抗风险能力弱。
债务驱动增长模式的弊端,依靠高负债进行投资扩张的模式,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后,风险集中暴露,严重挤压了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政策执行与营商环境,虽然提出了“强省会”和产业转型方向,但实际成效与预期存在差距。有分析指出,发展环境的稳定性对地方发展至关重要。
昆明现在需要的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昆明的人口警报,拉响的不仅是数量危机,更是质量危机。当“春城”的光环不足以留住年轻的梦想,当“宜居”的标签掩盖不了产业的空虚,昆明必须从“感觉良好”中彻底惊醒。
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业、政策和环境的竞争。昆明需要的不是又一个遥不可及的人口目标,而是一次刀刃向内的改革和脚踏实地的转型。能否刮骨疗毒,告别对旧模式的依赖,真正构建起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决定这座西南明珠能否重现活力。
最后,春城之春,不应只活在气候报表里,更应绽放在市民的饭碗与年轻人的梦想中。
(数据来源:昆明市统计局、云南省统计局、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