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通川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大练兵活动开展水上救援专项训练。本次训练聚焦水上救援高频场景,设置U型水面救生机器人操作、抛绳救援、舟艇实操三大核心科目,邀请了拥有多年水上救援经验的资深教练团队现场指导,确保训练内容贴合实战、直指要害。
随着教练一声令下,U型水上救生圈操作训练率先展开。训练模拟有人落水,岸边人放下U型水面救生机器人,根据“落水者”的位置调整姿态、瞄准方向。经过教练讲解,队员们逐渐掌握要领,U型水面救生机器人精准来到“落水者”身边。
参训学员 杨鹏飞: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水上系统的训练,总觉得U型救生机器人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不仅要算准距离,还要考虑风向和水流。刚才第一次救援溺水者没有到位,现在掌握了技巧,心里也有了底。
相较于U型水面救生机器人,抛绳救援适用于更远距离、水流更急的场景,要求队员通过抛投绳索,为“落水者”提供支撑力,或引导其向安全区域移动。
抛绳教练 吴静:当我们打开抛绳包的时候,打一个结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通过三种方式,上抛或者侧抛,还有就是通过钟摆的方式,快速把抛绳包抛出去,当抛绳包落在被救者的时候,然后通过人力把它拽回来。
训练中,队员们手持抛绳包,将绳索精准抛向指定点位,随后快速收绳、固定,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参训学员 杜超:我自己训练了几次,但是难度还是非常大,几次都抛不准、抛不稳,没有考虑到方向、水流,后面经过多次训练,掌握了使用技巧,更快更准地将绳索抛到被救援人员身边,让我在后续的救援当中更好地应用。
舟艇实操环节,宽阔的训练水域上,7艘救援冲锋艇依次排开,队员们两人一组,在教练的带领下,分别担任驾驶员和观察员,需要完成离岸起航、水中转向、快速停靠、救援转移等多个科目。面对模拟的“浅滩障碍”“逆流区域”,驾驶员紧握舵盘,根据观察员的指令调整速度和方向,精准避开障碍,整个过程高效有序。
参训学员 李晓松:比如刚才遇到这个逆流,船身一个劲往旁边侧,我赶紧调整油门、打舵,最后稳住了。这次训练让我明白,不管多少经验,都要敬畏水域、反复训练,才能在关键时候不掉链子。
参训学员 李婧淑:开始上手的时候觉得特别紧张,又怕撞岸,又怕侧翻,练了半天过后,慢慢找到了手感。刚才在模拟的过程当中,我们的配合也是特别好,从发现目标然后再到转移上岸,再到整个行驶过程,虽然只用了几分钟,但是现在我晓得了,水上的救援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整个团队的配合。
训练中,通川区应急管理局全程跟踪指导,根据队员的训练情况动态调整科目难度,确保训练实效。
通川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何朝强:组织这项专项训练,就是为了补齐各个基层救援队伍的技能短板,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基层应急救援力量。接下来,我们还会结合不同季节的救援需求,开展专项训练,同时完善跨区域救援联动机制,让群众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救援队。
从基础技能到实战演练,从单人操作到团队协作,每一次训练都是对救援能力的提升,每一滴汗水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水上应急救援队用扎实的训练,为城市安全筑起了一道“水上防线”。
来源:达州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