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时下很热,大量造车新势力入场,让这个领域热闹异常,但也很凌乱,虚假宣传成为行业常态,炒作之风愈演愈烈。日前,针对汽车行业“乱象”,广告协会指出,一些厂商的营销无底线。
汽车行业乱象丛生,尤其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表现为虚标续航里程,虚假测试,订单数据造假,抹黑对手,把辅助驾驶夸大为自动驾驶等,导致消费者真假难辨。
虚标续航里程,在行业较为常见,一些品牌的水分较大,实际续航里程通常只有标注的六折。
订单数据造假也较为严重,一些品牌动不动就一小时小订几万、上十万辆,几十万元的车,比卖白菜还容易。
日前,阿维塔原CMO李鹏城揭露行业数据造假,认为水分太大,吹牛过头。李鹏程说,今年国内乘用车小订已超过5000万辆。而实际上,远没有这么大的订单量。数据造假几乎成了常态,这让人联想到了贾跃亭,2017年,它的汽车还没有生产出来,刚展示概念车,就说订单已超过6.4万辆——8年过去了,法拉第未来仅交付了10多辆汽车。
汽车厂商使尽吹牛,目的是为了营销,让人误以为新车十分畅销,引导媒体传播,引导消费者去抢购它们的汽车。汽车厂商这么干,会给消费者以误导,同时,对那些老实本分的企业,也很不公平——最终会逼良为娼,越来越多的厂商不得不这么干。如果不加治理,必然会劣币逐良币。
汽车行业的乱象,表现在方方面面。一些厂商为了抓人眼球,获得流量,甚至用小轿车去碰撞重卡,并以此为宣传噱头,强调自己的车很坚固。而消费者很多并没有甄别能力,这些宣传容易引起误导。
比如,新能源汽车厂商用小车去碰撞重卡,一般是在特定场景下完成的,通常是汽车厂商的选择性测试,比如发生在重卡行驶速度很慢、装载货物不多的情况下的碰撞,并且碰撞车身位置,也是选择好的。其实,这种碰撞不应该拿到发布会上去宣传,容易给人造成误导。但凡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用小汽车去碰撞重卡,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再比如,一些新能源厂商曾吹自己的“自动驾驶”领先,其实,主管部门说得很明白了,目前为止根本不存在自动驾驶,都是辅助驾驶。汽车厂商将辅助驾驶夸大为自动驾驶,容易让车主误以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彻底放开手脚。
事关人命安全的事,得慎之又慎!然而,一些新能源汽车厂商“胆子”也太大了,刚开始研究辅助驾驶,就打出“智驾平权”的旗号。智驾若真有这么容易?那就没有技术门槛了,也不值钱了。要知道,谷歌研究了16年辅助驾驶,无人驾驶汽车路测十多年,都没有这个底气。我想,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之所以敢虚假宣传,关键在于它们没有敬畏心理,同时没有法律制度去约束它们。一些厂商的汽车出了安全事故,甚至地方会出面庇护它们。它们还会动用强大的公关力量,去左右舆论。只有重罚,才能让它们规范自己的行为。
前不久有一则消息,特斯拉汽车因“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在美国引发交通事故,导致一死一伤。结果,特斯拉被判赔17亿元。尽管马斯克不服,但陪审团认为,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让车主产生了误会。我想,这种严厉的惩罚,可能是最好的约束机制,它能让所有汽车厂商有所收敛,不敢胡夸海口。
而至于虚标续航里程,这几乎不是问题,很多车企业都这么玩。一些厂商对外宣称的续航里程,通常要打六折。
行业乱象远不止如此,这个行业还存在动用水军和媒体相互攻击情况,催生了行业“黑公关”。有汽车厂商的高层曾抱怨,一旦新车要发布,就会遭到攻击,这种针对性的攻击,通常是行业对手操控和引导。
非理性的市场竞争,不仅可以击垮一家企业,也不能毁掉一个产业。鉴于汽车行业存在的一些乱象,9月10日,工信部表示,六部门将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进行专项整治,包括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乱象。专项行动明确指出,对于汽车行业网络水军以及“黑公关”等,要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相关方,依法打击惩治,旨在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