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沈阳通报:沈师大爆发严重水污染,2100人上吐下泻,蓄水池受污染

0
分享至

开学本应是洋溢希望的时刻,谁能预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水患”,让沈阳师范大学的2087名师生陷入呕吐腹泻的集体健康危机。

从8月31日首批学生出现不适,到9月7日官方公布病因,短短一周内,整个校园仿佛化作一座巨大的“医疗中心”。

剧烈腹泻、持续高烧、整夜输液……这哪里是大学生活的开启,分明是一场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故!

更令人愤慨的是,当真相水落石出时我们才意识到:这场灾难原本完全可以避免!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校园突发集体感染

2025年8月30日,刚刚返校的学生还沉浸在新学期的喜悦中。

宿舍里,大家一边整理行李,一边热烈交流着暑期的趣事。

谁也没想到,一场“危机”正悄然逼近。



次日,校医院开始陆续接收到自述肠胃不适的学生。

起初,无论是医生还是学生本人,都以为是刚开学作息紊乱,加上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轻微肠胃问题,没人太过重视。

但病情扩散的速度远超预期。有学生回忆,室友先是腹部剧痛难忍,接着频繁呕吐,直到胃里空空如也。



更严重的是无法控制的腹泻,几乎呈喷射状。

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从未经历过如此剧烈的身体不适,一个个面色苍白、虚弱无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病症具备极强的传染性。

有的宿舍甚至全员感染,无一幸免。

校医院的输液区迅速排起长龙,从诊室门口蜿蜒至走廊尽头,许多学生要输液到深夜才能离开。



一些症状严重的学生因脱水严重,被紧急送往急诊室。

血常规检测显示,他们的白细胞计数甚至达到正常值的两倍以上。

医生察觉异常后,最终确诊为细菌感染。



从8月31日到9月7日,仅仅一周时间,感染人数从最初几例迅速攀升至2087人。

这一数字几乎等同于一个中等规模社区的总人口,似乎所有人都被这场疾病波及。

随着感染人数持续上升,一个问题在人们心中浮现:这场疾病究竟来自哪里?



疾控部门迅速展开调查。经过层层排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9月2日的初步检测结果显示,不仅在患病学生的样本中,在东生活区供水管网的末梢水样中,也检测出诺如病毒。



灾祸来源

诺如病毒,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病原体,竟然藏匿在高校的供水系统中。

作为引发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它致病力强,存活能力也极强。



可通过人际接触、污染食物和水源等多种方式传播,尤其擅长通过“粪口”途径侵入人体。

它在水中可存活两个月以上,75%酒精和免洗洗手液都无法将其彻底灭活。



其实,在大规模感染爆发之前,校园里早已出现“预警信号”,只是当时都被当作“小事”。

开学第一天,东区宿舍楼内就有学生反映水质异常。

清晨第一个打开水龙头的同学总会遇到相同情况:先是刺鼻的铁锈味扑面而来,接着流出的水呈现令人不安的褐色,有时甚至接近黑色,必须放水几分钟后,水流才会逐渐变清。



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水看起来清澈了,那股若有若无的怪味依然存在,仔细观察还能看到水中漂浮着细小颗粒。

面对学生们的疑虑,宿管阿姨通常会解释说是假期停水所致,建议多放一会儿水即可。

大家听了宿管的解释,虽然心里仍有不安,但考虑到是老宿舍常见问题,也就没有深究。



然而,病毒并不会因为多放几分钟水就自行消失。

当疾控部门最终锁定污染源时,结果令人震惊:罪魁祸首竟是学校第三生活区那口使用多年的自备井。

确切地说,是与自备井连接的蓄水池出现了问题。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都已经2025年了,在沈阳这样的省会城市,一所重点高校竟然还在依赖自备井供应生活用水。

这种直接从地下抽取的水源,既未经过现代化净水处理流程,也缺乏规范的消毒机制。

有时一个月消毒一次,有时两三个月无人管理,完全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主观安排。



疾控人员检查时发现,蓄水池的密封装置早已老化破损,边缘缝隙中长满青苔,有些地方甚至能看到昆虫爬行。

这样的环境,简直就是病毒和细菌的“繁殖乐园”。



学校之所以坚持使用这套陈旧的供水系统,归根结底是出于经济考虑。

相较于接入市政供水管网,自备井的运行成本确实低廉。

可谁也没计算过,一旦发生问题,两千多名师生的健康、家长的担忧、校园的正常秩序,这些损失又该如何用金钱衡量?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场灾难本有机会在初期就被遏制。

传染病防控中有个“黄金72小时”的概念,发现和应对越早,疫情扩散就越能被有效控制。

但这次事件中,第一批学生出现症状后,学校仍让学生继续使用可能被污染的水源。



9月2日初步检测发现病毒,如果此时立即切断传染源,至少能避免更多人感染。

但直到9月7日,学校才正式通报污染源并采取封闭措施,这中间的5天里,又有不少学生因此染病。

这不是疏漏,是失责;更不是失误,是严重失职。



信任难以重建

事发后,省市政府迅速介入,不仅开通医疗绿色通道,还派医疗团队进驻校园,对患病学生进行分级诊疗。

疾控部门开展多轮消杀,全力追溯污染源头。

校方调集8辆供水车,为学生免费提供桶装水,并紧急启动市政供水接入工程。



这些措施看似全面,响应速度也不慢。

但有个问题始终无法回避:如果在学生反映水质异常时就及时处理,这场波及两千多人的疫情或许根本不会发生。



截至9月7日下午5点,已有1817人康复,仍有270人接受治疗。

从数据来看,情况正在逐步好转,但有些东西却难以迅速恢复,比如师生对学校的信任。

不难想象,经历这次水患后,不少学生每次打开水龙头都会心存疑虑。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希望他们接受良好教育,而不是为最基本的饮水安全整天提心吊胆。

这种不安,可能会伴随这批学生很长一段时间。

而学校想要重新赢得信任,恐怕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时间。



其实沈阳师范大学的这场“水灾”,并非孤例。

全国还有不少高校,为节省运营开支,仍在使用老旧设施。

有的宿舍电路老化,插座一插就跳闸。



有的食堂食材保存不规范,偶尔出现变质食品。

还有的学校对学生反馈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总是抱着“能拖就拖”的态度。

这些看似“小事”的隐患,一旦爆发,影响的将是成百上千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这次事件无疑给全国高校敲响警钟: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而育人的底线是保障学生的基本安全。

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来压缩成本的做法,都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如果连喝一口干净的水都成了奢望,那么“立德树人”的目标又该从何谈起?



结语

愿所有高校都能摒弃“成本优先”的思维,将安全视为教育的“核心课程”。唯有守住这条底线,教育才能真正充满温度与力量,不负家长所托,不负学生青春。

参考文献:1.澎湃新闻:《沈阳通报沈师大学生呕吐腹泻:学校自备井蓄水池受污染引发》2025-09-082.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台:《沈阳师范大学有师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学校:水样检出诺如病毒》2025-09-0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印尼华人,正在“再汉化”

印尼华人,正在“再汉化”

诗意世界
2025-09-19 19:10:25
她这次造型大翻车?

她这次造型大翻车?

奋斗在韩国
2025-09-19 19:41:06
口交不入刑,教材当废纸:丹阳案背后的黑色幽默

口交不入刑,教材当废纸:丹阳案背后的黑色幽默

有戏
2025-09-17 17:48:36
河北省商务厅厅长张泽峰,新职明确

河北省商务厅厅长张泽峰,新职明确

鲁中晨报
2025-09-19 17:57:06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去世,年仅40岁,毕业于人大,死因让人感到可惜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去世,年仅40岁,毕业于人大,死因让人感到可惜

凯旋学长
2025-09-19 14:26:37
暴走团老人路上训练,交警劝不听,货车司机“不想走那就别走了”

暴走团老人路上训练,交警劝不听,货车司机“不想走那就别走了”

源远讲堂
2025-07-31 18:13:50
退休大爷迎娶28岁女子,3年后得子,亲子鉴定后大爷却被气晕厥

退休大爷迎娶28岁女子,3年后得子,亲子鉴定后大爷却被气晕厥

晓艾故事汇
2025-09-19 17:16:51
马特乌斯:瓜帅带队还是10多年前的风格,太慢了其他队不再害怕

马特乌斯:瓜帅带队还是10多年前的风格,太慢了其他队不再害怕

直播吧
2025-09-19 14:04:09
氢氟酸新后续:受害者不是去散步,律师发声,恐难追究丢弃人刑责

氢氟酸新后续:受害者不是去散步,律师发声,恐难追究丢弃人刑责

云景侃记
2025-09-19 16:14:00
勇士内乱!大逼宫啊,三大球星联合施压,逼管理层续约库明加

勇士内乱!大逼宫啊,三大球星联合施压,逼管理层续约库明加

球童无忌
2025-09-20 01:24:05
2-0!2-1!欧冠刺激1夜:巴萨曼城开门红 新军首秀1-4惨败

2-0!2-1!欧冠刺激1夜:巴萨曼城开门红 新军首秀1-4惨败

叶青足球世界
2025-09-19 05:00:46
近况才曝就突传噩耗!封杀近4年,赵薇被毁了的,不止事业和婚姻

近况才曝就突传噩耗!封杀近4年,赵薇被毁了的,不止事业和婚姻

阿伧说事
2025-07-24 08:04:53
2010年,柳州女神莫菁不雅照事件,后来男友入狱,她怎样了?

2010年,柳州女神莫菁不雅照事件,后来男友入狱,她怎样了?

阿胡
2025-03-14 12:24:33
朱时茂没想到,《731》上映仅1天,陈佩斯因一特殊举动口碑暴涨

朱时茂没想到,《731》上映仅1天,陈佩斯因一特殊举动口碑暴涨

小丸子的娱乐圈
2025-09-19 13:32:48
郭凯敏二婚妻子现身,颜值爆表身份厉害,儿子是谁你知道吗?

郭凯敏二婚妻子现身,颜值爆表身份厉害,儿子是谁你知道吗?

橙星文娱
2025-09-19 15:10:21
失去“王储”位置,徐文婧连续3站无冠,中国女单面临“闹饥荒”

失去“王储”位置,徐文婧连续3站无冠,中国女单面临“闹饥荒”

真理是我亲戚
2025-09-19 15:55:37
女优望乃留衣闪亮出道!童颜丰满身材每周2次

女优望乃留衣闪亮出道!童颜丰满身材每周2次

葫芦哥爱吐槽
2025-09-20 02:59:45
人民日报亲自揭示全红婵真实境遇,郭晶晶的观点非常正确!

人民日报亲自揭示全红婵真实境遇,郭晶晶的观点非常正确!

乡野小珥
2025-09-19 14:39:18
一路走好!9月不到一半,又有4位名人传死讯,最大96岁,最小14岁

一路走好!9月不到一半,又有4位名人传死讯,最大96岁,最小14岁

春秋论娱
2025-09-19 16:17:34
糖尿病到最后都是咋去世的?医生叹息:去世前,一般都有2个症状

糖尿病到最后都是咋去世的?医生叹息:去世前,一般都有2个症状

宝哥精彩赛事
2025-09-10 16:48:27
2025-09-20 06:03:00
米果说识 incentive-icons
米果说识
我觉仲夏苦短,你说蝉鸣悠长。
3377文章数 4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数码
亲子
健康
教育
公开课

数码要闻

750万小米空调升级10年免费包修:为用户节省15亿元

亲子要闻

每年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新规出台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教育要闻

分层教学就是搞歧视?家长和老师激烈争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