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识别到一个底层绝对正确的逻辑,就能利用这个逻辑去下注和套利。从而可以踩着新一轮的洗牌周期迎风而上。
为了说明这个逻辑,我们先从大家都很熟悉的房地产说起。
在房地产领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谎言。我们在过去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但为了新的逻辑推导,我们不得不重新叙述一遍。
这个谎言就是,“M2的不断上涨,将推动房价不断上涨。”
我们可以直接拿出反例。
但如果要说到M2上升为什么无法推动房价上涨的逻辑。我们过去曾拿出费雪方程式论证过。
但如果用更通俗的解释,就是房价仅取决于居民收入,以及居民收入预期。
居民收入是什么?
是货币的流动,而不是货币规模本身。
也就是货币流速下降超过货币规模的膨胀时,居民收入将会下降,大部分资产价格和物价也将体现为下跌。
那么,有没有什么资产,其价格仅取决于货币规模,而不取决于货币流动呢?
如果能找到这样的资产,M2上涨推动该资产价格上涨的逻辑,就可以成立。
答案,当然也是有的。
这个,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一层逻辑。
试想,货币是怎么产生的,两个途径:
1 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
2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产生的信用货币
截止7月,基础货币规模为37万亿,而信用货币则为293万亿,合计330万亿。
也就是说,接近90%都是信用货币。
大家知道信用货币由放贷产生,银行每放出一笔贷款,就会生成等额的货币。
所以它有一个绝对不变的真理:
有多少货币,就有多少债务。而银行的营收,在息差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和货币规模成绝对正比。
我们来简单解释下,假设小王要买车,从工行贷款100万,支付给了开户在建行的4S店。
那么小王贷款的动作,就是同时创造了100万的债务,和100万的货币。小王要支付100万的贷款利息给工行,同时,建行要支付100万的存款利息给4S店。
如果我们把工行和建行看做是一个整体,这个逻辑就很清晰了,小王贷款的动作,增加了等量的M2和债务,银行赚取了增加部分M2的存贷之间的息差。
而无论存款是通过交易流动,还是不流动,无论流速是快还是慢,银行始终支付不变的存款利息给储户,交易和货币流动只是改变了存款的拥有者,但不改变利息支出。
注意,在维持息差不变的前提下,银行的营收,和信贷货币规模成正比。那么营收和利润又决定了什么?
股价
或者更精确的说,业绩和估值共同决定股价,而业绩又由M2规模决定且M2永远涨。那么,只要我们找到一个银行的历史估值大底,那么永远增长的M2,就必然能保证银行股价增速远远超过M2增速(业绩和估值同时抬升)。
这里的银行业历史估值大底,正是我2022年9月发布于知识星球。提示大家银行股已到了性价比十分突出的时候。
从2022年秋开始,我们看好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并建议 卖出房产,以农行为例,当时分红回报达到7%~8%,而房产租金回报仅1.5%(以北京回龙观为例)。
那么三年过去后,
农行大涨200%以上, 分红回报因股价上涨从7%+降低为3.3%
北京回龙观房价下跌50%,因房价下跌使得租金回报从1.5%升至近3%
双向奔赴!
现金流角度,农行股息和回龙观租金,终于趋于一致了,都到了3%附近。
如果当时把房产卖出换成四大行股票,里外里就是6倍多的收益(房产少亏50%+银行大涨200%)。
那么,请记住这个结论,当息差不变时,银行营收将随着M2的上涨而上涨。
下一轮银行估值周期,这个逻辑你还能用得上。
如果我们顺着这个逻辑进一步思考,对于企业利润增长,还有什么是铁打的逻辑呢?
于是我们找到的第二层逻辑,那就是:
在任何行业,技术永远进步。
而这必然会带来以下两种结果之一。
1 企业在同样的人力情况下,产出会越来越多。
2 企业在同样的产出情况下,需要的人力会越来越少。
由于人的消费能力有限,任何一个行业,最终的演变结果,一定是上面的第2种。
举例来说,假设每个人每年消费猪肉的上限是100kg,那么猪肉养殖业的产出上限就是1400亿kg。
那么对于这种有产量上限的最不看好的传统行业,我们来做一下评估:
如果我们把产量看做是实际GDP,意味着该产业创造的实际GDP增速为0。
但是,由于该行业的技术会持续进步,所以 其吸纳的就业也会越来越少。
产量不变,就业持续变少(成本持续变低),那么利润的持续增长也就出来了。而这将导致股价增长。
从而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出逻辑:股价增速将高于GDP增速。
或者我们再给出更精确的公式:
股价增速 = 实际GDP增速+技术进步提升的利润+通胀
如果我们把居民收入增速看做是GDP增速+通胀,而房价增速又取决于居民收入增速,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到结论:
股价增速将高于居民收入增速,也高于房价增速。
但这里还有两个漏洞。
漏洞1:
那就是传统行业吸纳的就业越来越少时,如果这些人找不到新的就业机会,没有消费猪肉的能力,猪肉行业产量上限就会降低,从而解雇更多的人,进入恶性循环。
那么,就必须有其他办法来吸纳就业,而这又有两个渠道。
1 靠新经济来吸纳多余就业。
比如:
淘宝创立,新增了大量快递小哥的就业
美团创立,新增了大量骑手的就业
滴滴创立,新增了大量司机的就业
2 当新经济不足以吸纳足够就业,那么就靠政府部门发债来新增需求,拉动就业。
比方说,雅江水电站。
我们可以把其视为政府部门的兜底。
至于他们怎么兜底,以什么方式兜底,那是他们的事情,而我们只要知道,他们一定会兜底就可以了。
这个就叫模糊的正确。
漏洞2:
猪肉产量不变,那么猪肉价格是否因内卷竞争而导致价格下行。
对于这一点,有高层反内卷和反通缩来确保。依然是模糊的正确。
当我们从逻辑上补足了这两个漏洞,我们论述的传统行业股价增速必然超过GDP增速和房价增速的逻辑,就得以成立。那么,进一步的,对于技术爆发的新经济,其业绩和利润增速必然超过传统行业,就更是如此。
逻辑我们已经说完,我们来看真实的例子。
从美国看,美股长期跑赢美房,跑赢美GDP,也跑赢美国居民的收入增速。
即使看同属东亚经济圈的日本,从2013年安倍经济学开始,东京房价从最低点上涨近1倍,而日经225指数则上涨4倍。
日股跑赢东京房产,跑赢东京居民收入,更跑赢日本GDP。
好了,现在我们回看中国,我们会发现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洗牌的关键临界点。
从2005年沪深300成立,到2021年经济大周期结束,沪深300的复合年化回报是略高于10%。这个速度,跑赢了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但也跑输了京沪等超一线城市房价。
但跑输京沪房价的背后,有两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原因。
1 近20年,房地产受益于城市化进程,也受益于人口红利。而这两个因素,都是一次性的,周期不会再来。城市化进程结束就结束了,而人口,也在逐渐趋于老龄化,至少在未来几十年,看不到人口逆转的可能。
也就是,促使过去20年房价高增长的重要原因,都是一次性的,而非周期性的,这意味着房价高增长的红利将永不再来。
2 近20年,我们参与国际分工,把产业链中没有利润的制造,也就是就业和GDP,留在了中国,而把产业链中的高利润,给了美国。这造就了过去20年中国GDP的高速增长,以及美国股市长期牛市。
因为,GDP看产出和就业,而股市看利润。
也就是,外循环为主导的产业分工压制了中国产业的利润,压制了股市。
而这个特殊原因,未来也将不复存在。随着我们开始以内循环为主导,并开始上攻高利润的新质生产力,其股市就必然符合我前面提出的逻辑。
也就是说,美股和日股的今天,必然也就是中国股市的明天。高层提出的股市长牛慢牛,会在若干年后,让大家彻底信服。就像今天的中国军力一样。
后记:
请注意,股价受业绩和估值的双重驱动,虽然业绩驱动符合我今天所说的逻辑,但估值波动则是导致新手亏损的根源。 依据公众号文章只讲框架的定位,所以本文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
对于当下股市的实战,我们在知识星球已重复多遍,请各位星友查看星球作为参考。
对于公众号读者,当你理解了这个底层逻辑,理解了业绩层面对股价增速的驱动必然超过房产,GDP,以及居民收入,你就会在下一次股市低点,义无反顾的加仓指数,就像我们在4月初,大盘3000点时决策的那样(参见:)。
全文完。既然已经看到这里,请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我们另开设有知识星球,如果你也有兴趣,可以先点击以下知识星球的介绍链接看一下:
(情感爆款文,强烈建议阅读)
(情感付费文,前半段免费)
(知乎6300赞)
(知乎4600赞)
(知乎3200赞)
这个是加入星球的二维码: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跟我以及1万多个朋友一起,共同探寻投资和财务自由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