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里约热泪奴
一
媒体报道,中部地区出现大暴雨。2025年10日晚到11日,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交界地区出现较大范围暴雨,多地出现城市内涝。
这使我想起之前学到的一个新词叫“胖峰”。
媒体此前报道,三峡水库前期发挥了重要拦洪削峰作用,预计近期入库流量将呈现“胖峰”、持续大流量的不利形势,当前要统筹考虑三峡水库自身安全和拦蓄大洪水的需要,在兼顾水库安全、堤防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水库下泄流量。
这令人不由得赞叹,我国水利部门有大师啊。特意百度了一下,“胖峰”一词此前从未出现过,应是水利部门的一大发明创造。不过,我相信它具有未来流行的潜质——“胖峰”,当是特大洪水之意,不过,“胖”字一出,特大洪水带给人们的焦虑乃至惊惧感立即消失于无形,取而代之的是由胖墩墩、胖乎乎之类词汇带来的喜感效果。
有关部门还可以举一反三,比如特大暴雨今后可称之为“胖雨”,特大泥石流可称之为“胖流”。
在这里,我还要郑重建议一下,有个作家不怀好意地取名叫“洪峰”,与余华、苏童、格非、马原并称先锋文学五虎将。在“胖峰”面前,这个“洪峰”显得特别扎眼,对大坝不够友好,慎重起见,有关部门应找其谈话,劝其另取笔名。
与“胖峰”难分伯仲、犹如双峰对峙的另一种新语文发明,是洪涝不叫洪涝,叫“水域面积扩大”。媒体报道,“7月14日6时,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达4403平方公里,较7月2日和8日分别扩大549平方公里和197平方公里,为10年来最大”。
“水域面积扩大”,不就是原先的陆地被洪水淹没了嘛。但一句“面积扩大”,显得多么理性、客观、中立啊,不带一丝感情色彩,而这正是科学精神的前提。如果将特大洪水取名“胖峰”是一位文科生的话,我猜“水域面积扩大”的版权属于一位理科生。
二
事实上,这些年来,类似这样的新概念、新名词还有很多,它们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内涵,有关部门替代语言专业人士,为祖国语言的更新换代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前几年,重庆一座在建桥断了不叫断了,叫“垂直错位”。整个报道中,不见一个“断”字。祖国语言真是博大精深,妙不可言。
再比如,“穷人”不叫穷人,叫“待富者”。 这个名词是某著名经济学家创造的。他说,“改革还没有完呢,并不是说改革到现在为止了 ……现在还在市场经济中,他今天没有富,只要有更多的机会,机会的均等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们大家对都在改革中受益要有正确的理解。”
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叫“慢就业”。一个“慢”字简直是神来之笔啊,比起 “待业”要高明不少,并传递出一种悠闲、轻松、不急不躁、充满希望的“正能量”心态。
还有,物价上涨不叫上涨,叫 “震荡上行”……在这些名词的映衬下,好一派岁月静好,风淡风轻。
三
更绝的名词,叫“自然水费”。前几年,河南固始县黎集镇农民用天上下的雨水种田,竟需交每人每年 30元的“自然水费”。面对公众质疑,当地官员辩称,通过水渠“买水”灌溉才收费,天上下雨不收钱。 可公众会问,水渠里的水哪来的,不就是天然雨水吗?如果当地政府对自然雨水的使用强行收费,这雨水流到了其他地方,或者蒸发到了天上,当地政府未采取保护措施,算不算国有资产流失? ……
从“胖峰”到“水域面积扩大”,从“慢就业”到“自然水费”……化腐朽为神奇的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专家或者说这些新词发明者倒进我们脑袋里的水是这么多,呈“胖峰”之势,使我们头脑里的“水域面积”在不断扩大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