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闺蜜聚餐,怀着二胎的她夹着菜突然冒一句:“我这个二胎,必须跟我姓!”
旁边几个姐妹立马放下筷子,纷纷说出自己的担心:
“你疯啦?你婆婆不得跳脚?”
“你老公能同意?别回头吵翻了,闹成离婚就麻烦了!”
“俩娃不同姓,娃以后心里不别扭吗?”
我当时没插嘴,我们培训中心就有好多个孩子,一个跟爸爸姓,一个跟妈妈姓。我刚进去工作的时候,核对孩子资料时,还闹了笑话。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我发现,二胎“随母姓”真的越来越流行。
身边好几个年轻妈妈都跟我聊过:“一胎随爸,二胎总该我做主了吧?”
网上更热闹,有人说 “随母姓才是真平权”,听着特解气。可真到过日子里,哪有这么简单?
小书虫妈妈,作为俩娃妈妈,我想跟大家说几句心里话:你可以坚持随母姓,但有些后果,得提前想明白。
一、姓的是字,伤的是关系
我儿子同学的妈妈,和我聊了她家里的事:她家俩娃,大女儿随爸姓,小女儿她硬要随自己姓。
一开始老公拍胸脯说 “没事,你生的随你安排”,结果后来变了。
晚上冲奶,只给老大冲;周末带娃出门,只牵老大的手。买礼物给孩子,永远都是老大的是最好的。
有次吵架,老公终于憋出一句:“你不就是想把老二当成你自己的?”
当时我听完后,心里觉得挺难受的。
其实很多家庭里,姓啥真不是重点,重点是 “你是不是要压我一头”。
我邻居家也是这样:
儿媳让老二随母姓,婆婆嘴上没说啥,却再也没给老二买过东西,每次来串门,只给老大带零食。
你以为就是个姓,可在他们眼里,你就是在划清界限:“这孩子不是我们家的”。
有些人的格局就这么小,一点不顺心,就当你 “恩将仇报”。
二、别让孩子觉得自己是 “外人”
网上总说 “孩子无所谓姓啥”,可现实哪有这么理想化?
我同事家俩娃,老大姓张(爸姓),老二姓牛(妈姓)。
有次带俩娃去打疫苗,护士看了单子问:“这俩是亲兄弟吗?怎么一个姓张,一个姓牛?”
老二当时才4岁,仰着脑袋问:“妈妈,我为啥跟哥哥不一样?”
还有次过年,老家亲戚来,摸着老二的头开玩笑:“这娃是不是捡来的?跟你爸不一个姓!”
你猜咋着?那之后好几天,老二都躲在房间里,说自己不是爸妈亲生的。
我查过儿童心理学的资料:
6岁前的孩子,对 “姓氏” 的认知就是 “归属感”。跟爸妈一个姓,就是 “一家人”;不一样,就容易慌。
不是孩子不能接受不同姓,是你要有耐心跟他解释。不能一句 “本来就这样” 就打发了。
我们要告诉他:“不管姓啥,你和哥哥都是爸妈的宝贝,我们永远是一家人。”要是做不到这点,这个姓可能变成孩子心里的一根刺。
三、争的是姓,藏的是 “谁说了算”
我表姐和姐夫,就因为这事儿闹过冷战。
表姐说:“我怀娃十个月,吐得站不起来,生的时候差点大出血,俩娃总得有一个跟我姓吧?”
姐夫却觉得:“你这不是打我脸吗?亲戚问起来我咋说?”
最后虽然老二随了母姓,可姐夫心里一直有根刺。后来表姐让他多带带老二,他总说 “忙”。
表姐说奶粉钱,学杂费该他出,他就翻旧账:“当初你非要让老二随你姓,现在又来跟我算钱?”
其实这不是争姓啊,是争 “话语权”。
妈妈觉得自己付出多,该有决定权;爸爸觉得没面子,怕别人说 “怕老婆”;
老人更别说了,觉得 “香火不能断”,姓自家才正统。
可争来争去,最伤的是夫妻感情,还有孩子看在眼里的紧张。
我表姐家老二现在都怕爸妈吵架,一听见他俩声音大,就赶紧把哥哥拉进房间。
最后,小书虫妈妈想跟妈妈们说:
我不是反对二胎随母姓,真的不是。我觉得妈妈们想让孩子随自己姓,是知道自己的价值。
不想只当 “某某的老婆”“某某的妈妈”,这是好事,是我们女性醒过来了。
可醒过来不代表能不管现实:你身边的人,老公、婆婆、甚至老家的亲戚,他们不一定能跟上你的想法。
所以你要是真决定了,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你老公是真的打心底同意,还是怕你生气才点头?
2.将来孩子问 “为啥我跟哥哥不一样”,你能好好解释,不让他觉得自己是 “外人” 吗?
3.要是婆婆闹情绪、亲戚说闲话,你能扛住,不把火气撒在老公和孩子身上吗?
答案全是 “能”!那就大胆做你想做的;要是还有点犹豫,不如先跟老公坐下来好好聊。
我们当妈妈的,做任何决定都不是为了 “争口气”,是为了一家人过得舒坦。
你对二胎随母性,怎么看?欢迎到评论区说出你真实的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