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推进实践育人模式创新、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题。面对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育人资源分散、育人路径单一、保障机制薄弱等深层次问题,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刘福森教授团队立足青岛地域特色,历经多年探索,创新构建“海·城·红”职教思政“浸润式”实践育人模式,有效破解育人瓶颈,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青岛经验”。
一、破题育人痛点,构建“共生型”新生态
育人机制的健全是实践育人模式行稳致远的基石。针对传统思政实践育人中存在的主体单一化、协同碎片化、保障薄弱化等痛点,青岛幼师高专创新构建“共生型育人共同体”,筑牢实践育人根基。学校党委高位统筹,将思政课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实,通过专题会议精准部署、方案责任双落实,确保顶层设计精准落地。校馆深度联动,携手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胶州市文化馆等5家核心单位,构建“政校行企社”协同网络,共建共享资源平台,有效打通资源壁垒。师资结构革新,创新融合“价值引领者(思政教师)+技艺传授者(劳模工匠)+生态共建者(非遗传承人)”三位一体,实现育人优势聚变。评价体系多维,强化过程成果并重,引入教师、学生、企业、社区、校友、家长等六方共评机制,形成动态监测与闭环反馈,驱动育人实践行稳致远。
二、深耕地域特色,打造“三维四阶”新范式
青岛幼师高专巧打“地域牌”,紧扣青岛“海洋文明、文化名城、红色基因”三大地域特色,深耕细作,系统构建“海、城、红”育人资源图谱。以此为基础,创新性打造“场景、实践、文化”三维浸润路径。场景浸润以虚拟技术穿越历史、模拟真实产业场景,打造身临其境的“沉浸课堂”;实践浸润借助多元技能竞赛、红色调研,锤炼锤炼学生专业硬实力,深化国情认知与思想淬炼;文化浸润推动非遗技艺活化传承、海洋故事创新表达,在文化浸润中激发认同感与创造力。这套组合拳,有效引导青年学子在感知新时代澎湃脉动中,自觉锚定人生坐标,勇担时代重任。同时学校精心铺设“认知-体验-反思-创造”四阶螺旋式成长通道,打通知行转化“最后一公里”,鼓励学生借助短视频、文艺展演等青春化表达形式,生动转化理论学习成果。这不仅实现了“知行合一、学用互促”的教育闭环,更推动思政教育实现了从“入耳”到“入心”“入行”的深刻转变,展现出强大的育人效能与蓬勃生命力。
三、彰显育人成效,铸就多维辐射新版图
“海·城·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多个维度取得显著成效,验证了其可行性与推广价值。铸魂育匠目标高质量达成。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率达100%,有效破解“两张皮”难题。毕业生以“德技并修”的综合素质获得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学生近两年在山东省“AI+思政”创新创意大赛、思政短视频展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展示等活动中斩获省级以上奖项60余项。师资队伍跨越升级。团队摘得省市级教学比赛特等奖、一等奖等30项荣誉,教学资源入选教育部社科司“一省一图”视频资源,指导参与教学案例《德润乐化、声动未来——民族歌剧〈沂蒙山〉主要唱段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入选2023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学习二十大,铸魂育新人”课程思政展示活动。品牌体系日臻成熟。包含“微光”“火种”资助品牌、“心澜”心理品牌和“五彩”一站式社区品牌在内的“繁星”学生工作品牌与“校长午餐会”“书记下午茶”“将军讲思政”等特色活动形成立体矩阵,并牵头成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体化联盟,品牌辐射上合示范区周边中小学,区域示范效应显著。相关成果与实践获学习强国、新华网、青岛新闻网等权威媒体18次报道,成为全国沿海开放型城市职教思政育人的标杆范式。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城·红”职教思政“浸润式”实践育人模式,以“铸魂育匠”为核心理念,通过机制聚力协同化、资源贯通图谱化、路径浸润多维化、成效彰显多元化的系统性创新,成功将地域文化优势转化为立德树人优势,将国家战略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一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更为新时代职业院校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推进实践育人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经验,持续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工匠贡献智慧和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