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研究癌症几十年,肿瘤专家总结了3张“防癌处方”,牢记在心

0
分享至

傍晚的公园里,65岁的李阿姨一边快走一边和邻居聊家常,眉眼间满是闲适。大家口中都说她“身体像年轻人一样好”,但鲜有人知道,十年前她家族中曾有人因癌症离世,让她从此“如临大敌”。自那以后,李阿姨就开始留意养生,却也时常焦虑:“防癌到底有没有秘诀?我做的这些究竟管用吗?”

她身边不少朋友“谈癌色变”,每天查询各种食疗、偏方,反倒越来越迷茫。究竟,预防癌症有没有科学的方法?为什么有些人始终不得癌,而有些人却反复被病魔缠身?其实,答案并不神秘,权威肿瘤专家给出过极为宝贵的防癌方案。这些方案不需要特别昂贵的营养品、复杂的操作,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最简单、最有效的5句话”。



今天,笔者就带你走进真实案例和专家核心建议——这些来自中国工程院孙燕院士等权威肿瘤专家的肺腑之言,也许正是你离健康最近的一把钥匙。但真正令人惊讶的是,第4条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却可能决定你的健康命运。你真的全做到了吗?

癌症真的可以预防吗?权威专家的真实答案

很多老年人都觉得,“癌症不过是命”、“发现早也没用”,甚至有人下意识地回避体检、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但这些潜意识其实蕴含着巨大的误区。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20年统计,当年全国新发癌症患者约457万人,占全球总数的23.7%。而我国因癌症死亡人数则达300万,几乎每分钟都有6人因癌症离开

这样刺目的数字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命运。“99%的癌症其实都是后天生活方式和环境导致的,先天遗传只占极小一部分。”——这是孙燕院士深耕临床六十多年的结论。他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防癌比治癌更重要,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就是患者发现时已到晚期。”

这不仅仅是经验之谈。世界卫生组织也屡次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情绪管理和定期筛查,是降低癌症风险的五大支柱。孙燕院士等顶尖肿瘤专家也用亲身实践印证:他们至今身体健康无恙,每年都坚持带头体检,几十年如一日,防患于未然。



或许有人会质疑:“光靠锻炼和饮食,防癌真的靠谱吗?癌症是不是一不小心就悄悄找上门?”其实,防癌并非遥不可及,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复杂。只要牢记5大要点,远离癌症未必是奢望

坚持做到这5句话,身体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变化

按照孙燕院士等多位肿瘤学泰斗的总结,想真的实现“不得癌”,建议从这5句话做起,尤其是第4点,许多人始终掉以轻心,极易被忽略。

第一句话:科学饮食,不贪多、不偏食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什么“油、盐、糖”都少不得,但一定要平衡、不过量,结构性多样化国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与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密切相关。而每日多吃新鲜蔬果,全谷杂粮适量,肉蛋奶有节制,有助于降低肠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风险。

孙燕院士也常告诫患者:再补的营养品,都不如三餐里的粗细搭配有用。“很多人觉得营养品能防癌,实则陷入了误区。只要餐桌上做到均衡,蔬菜水果占一半,红肉不过量,就是最好的防癌方案。”现实生活中,许多原发肿瘤患者回忆,发病前常年嗜油腻、高糖食物,甚至天天追求“大补”,反而给肿瘤埋下隐患。



第二句话:持之以恒运动,哪怕每天只走30分钟

诸多国际、国内资料显示,长期规律运动,使癌症发病风险下降了15%~40%。为什么?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促进激素代谢稳态,对防止肿瘤细胞异常分裂有极大好处。陈年老患者案例中,有不少坚持游泳、散步、慢跑、广场舞、太极的人,坚持下来几乎很少体检异常。

汤钊猷院士甚至直言:“我的防癌秘诀只有一条,坚持游泳。”有一位多次肝癌复发的患者,在坚持每周游泳3次、每次30分钟之后,5年复查未见复发。运动方式无需激烈,关键在于“动起来”,养成习惯。

第三句话:规律作息,拒绝熬夜

一项覆盖80余万人的大型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性熬夜人群的肿瘤发病率显著提升,部分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肝癌)风险提升幅度高达30%~50%。孙燕院士反复提醒患者:“很多年轻患者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作息不规律,肿瘤越来越低龄化,这不是偶然。”

良好睡眠能让机体自我修复,免疫系统重建、炎症因子水平下降,都直接关系着防癌能力。反之,长期睡眠不足,人体的抗癌分子水平下降,给肿瘤钻了“空子”。



第四句话:情绪稳定,少生气、学会排忧解压(最易被忽略!)

这一点,极少人能够做到彻底,但它却往往影响深远。“心情不好就易生病”,是一句千古常言,却也藏着防癌密码。大量医学证据表明,慢性应激和情绪压抑,会让体内压力激素(如皮质醇)持续偏高,抑制免疫系统,直接影响癌细胞清除机制。

孙燕院士曾劝诫患者家属:“再贵的药、不开心也白搭。”他本人几十年如一日,即便遇到临床窘境,也总能很快转化、消化负情绪。他坦率地说:“我从不吃什么保健品,唯一坚持的就是少生气,多和朋友沟通释放压力。”

这也是许多人应对生活压力时最容易忽视的防癌利器。有研究显示,性格开朗、喜欢社交的人,癌症风险普遍下降12%以上。

第五句话:定期筛查,发现细微异常及时应对

据统计,超70%的早期癌症并无明显症状,仅靠身体感觉判断极易错过黄金干预期。——体检筛查就是防患未然的最大保障。孙燕院士在自己健康日常中,始终坚持每年全身体检至少2次,尤其重视胃肠镜、肺部CT等重点项目。

现实中,高达60%的肿瘤,都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很多人事先没有警觉,如肠息肉、慢性胃炎、宫颈异常增生、乳腺结节等,都是癌前病变。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治愈率能高至90%以上

而身边许多“自认为很健康”的朋友,不重视体检,小病不治、疲劳就硬扛,最后发现已到晚期,治疗难度和花费陡增。定期体检、筛查绝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科学防癌的最后“底线”。

防癌5大要点如何落地?专家提供日常实操建议

很多读者常常困惑:知道了这些原则,但日常到底怎么做才能真正受益?笔者结合孙燕院士等肿瘤专家建议,做具体拆解,保证你看完后即可开始行动。

科学饮食:每日果蔬摄入500g以上,多样性选择不同颜色组(绿色、红色、紫色蔬菜瓜果交替); 粗细粮“2:1”,如一半糙米/玉米粥代替纯稻米饭; 少食熏腌、烧烤、油炸食品; 动物性红肉(猪、牛、羊)每周<350克,鱼虾蛋奶交替搭配,每周2次豆制品; 不滥用补品、保健品,优先用天然原食材补充营养。



运动习惯: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快走、骑自行车、太极拳、广场舞均可),可分两次完成; 骨关节不便人群,可选低冲击、无损伤的体操、伸展操; 身体素质较好者每周至少3次中等强度运动; 每周保持1-2天户外阳光活动,促进维生素D生成。

作息管理:保证每晚睡眠不少于7小时,固定起床/入睡时间; 睡前1小时不看手机、电脑,避免神经持续兴奋; 熬夜需补觉且不可成为常态,尽量顺应生物钟安排饮食、活动。

情绪调节:学会吐槽烦恼,可与家人、朋友分享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园艺、养宠、听音乐等缓解焦虑; 避免家庭/职场重大矛盾长期激化,有需要时及时求助心理医生; 每天自我“微笑5分钟”法,激活幸福感、自我调节内分泌。

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或有家族肿瘤史者建议年检(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必要影像学检查); 女性关注乳腺、宫颈、卵巢等筛查,男性关注前列腺、肝、肺、结肠筛查; 如有慢性炎症、反复不明原因消瘦、消化功能下降、咳嗽咯血、黑便等异常,三个月内务必就医、检查,切勿拖延病情。

总结

医学共识普遍认为:癌症并不是无法预防的“终极杀手”,90%以上的常见肿瘤都可通过科学管理显著降低风险。从饮食作息到心态调整、定期筛查,你放在心上的每一个小细节,未来都可能成为守护自身健康的“保险绳”。

但请务必记住,个体差异巨大,健康管理需因人而异,任何不适和疑问,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即便你坚持再多防癌习惯,也不能确保绝对“百毒不侵”,但这些科学策略已经足以让你远离绝大部分肿瘤威胁,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的底线就在每一顿饭、每一次运动、每一句宽慰自己心情的努力里。今天开始,不妨将这5句话写在纸上,贴在冰箱或桌面,践行到每一天的生活细节里——你的身体会给你最真实的回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对孩子说“考不好,没关系”,孩子考的越差;聪明的父母反而不说这话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对孩子说“考不好,没关系”,孩子考的越差;聪明的父母反而不说这话

阿呆爸
2025-09-18 20:29:35
朱时茂没想到,《731》上映仅1天,陈佩斯因一特殊举动口碑暴涨

朱时茂没想到,《731》上映仅1天,陈佩斯因一特殊举动口碑暴涨

小丸子的娱乐圈
2025-09-19 13:32:48
老夫妻节俭一生,不买车买房,存6500万巨款退休!刚闲下来,人没了...

老夫妻节俭一生,不买车买房,存6500万巨款退休!刚闲下来,人没了...

英国那些事儿
2025-09-18 23:28:58
武汉大学书记换人,从中山大学调来,张校长没事

武汉大学书记换人,从中山大学调来,张校长没事

明眼人谈教育
2025-09-19 20:43:35
谢逸枫:颤抖吧!前8月全国卖地收入腰斩,怎么办?

谢逸枫:颤抖吧!前8月全国卖地收入腰斩,怎么办?

谢逸枫看楼市
2025-09-19 22:40:17
特朗普试图收回阿富汗空军基地,称“那里离中国造核导弹的地方近”,外交部:在地区渲染紧张、制造对抗不得人心

特朗普试图收回阿富汗空军基地,称“那里离中国造核导弹的地方近”,外交部:在地区渲染紧张、制造对抗不得人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9:44:21
费内巴切主席:穆帅说来这执教是错误的?我认为双方都有错误

费内巴切主席:穆帅说来这执教是错误的?我认为双方都有错误

懂球帝
2025-09-19 16:05:08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

财联社
2025-09-19 19:43:04
华为突然官宣:9月18日,全面降价!

华为突然官宣:9月18日,全面降价!

科技堡垒
2025-09-18 12:20:20
苹果客服回应iPhone17系列新机凹陷:边框材质为铝金属,相较于钛金属偏轻软,碰一下可能会出现凹陷

苹果客服回应iPhone17系列新机凹陷:边框材质为铝金属,相较于钛金属偏轻软,碰一下可能会出现凹陷

台州交通广播
2025-09-19 14:46:21
李弥率领残军在金三角享乐,1954年被老蒋召回台湾,最终结局如何

李弥率领残军在金三角享乐,1954年被老蒋召回台湾,最终结局如何

近史谈
2025-09-18 17:11:30
广东酝酿4换1交易,前江苏小外援加盟深圳,曾凡博有望获双向合同

广东酝酿4换1交易,前江苏小外援加盟深圳,曾凡博有望获双向合同

懂球社
2025-09-20 00:05:22
男子养蛇13年,察觉它最近不吃东西只盯人,兽医惊呼:赶快送走

男子养蛇13年,察觉它最近不吃东西只盯人,兽医惊呼:赶快送走

今天说故事
2025-08-27 10:49:12
调查发现:江苏研究了2000位百岁老人,发现长寿者多有这5个特点

调查发现:江苏研究了2000位百岁老人,发现长寿者多有这5个特点

周哥一影视
2025-09-19 16:05:07
F4巡演因朱孝天“不可控”喊停,24年伪装的 “兄弟情” 彻底崩盘!

F4巡演因朱孝天“不可控”喊停,24年伪装的 “兄弟情” 彻底崩盘!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09-19 15:19:59
小心“张云龙”!多名受害者及家属指认:他已诱骗至少4人到柬埔寨同一电诈园区

小心“张云龙”!多名受害者及家属指认:他已诱骗至少4人到柬埔寨同一电诈园区

红星新闻
2025-09-18 20:23:06
老婆出轨!对方妻子竟提出相同方式进行报复,难道是仙人跳?

老婆出轨!对方妻子竟提出相同方式进行报复,难道是仙人跳?

宅家伍菇凉
2024-03-01 17:47:21
Sandy「代班8个月」无缘入围金钟!吴宗宪谈小S回归《小姐不熙娣》

Sandy「代班8个月」无缘入围金钟!吴宗宪谈小S回归《小姐不熙娣》

ETtoday星光云
2025-09-19 09:57:04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

时分秒说
2025-09-17 11:13:13
不打了!突然左脚手术!又一NBA球星倒下

不打了!突然左脚手术!又一NBA球星倒下

篮球实战宝典
2025-09-19 23:40:07
2025-09-20 07:35:00
游古史
游古史
不偏不倚,恰好是你
2219文章数 5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本地
数码
家居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数码要闻

750万小米空调升级10年免费包修:为用户节省15亿元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