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英,字琼,号润斋主,曾署一峰,1962年生于中华大地。他是一位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的著名山水画家,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贾国英工作室导师,同时也是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特供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艺术中心副主任、中国民协民族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一级美术师。
贾国英的艺术之路始于中央美术学院,199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此,从而奠定了坚实的绘画基础。次年,在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时刻,他的书画作品在某大展中荣获优秀奖,开始崭露头角;同年,他的四幅国画佳作被徐悲鸿纪念馆收藏,这标志着他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起点。
贾国英的画作以精工细腻、设色古雅、构图恢宏而著称。他的画,意趣浓郁,古意高远,格调独特。他笔下的太行山水,更是传达着对太行山的深刻感悟与无限热爱,以及中国绘画的艺术张力和审美情趣。他的作品不仅受到国内外广大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更被多家国家重要机构列为馆藏珍品。其中,2013年,他的作品《太行云顶》被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北戴河服务中心收藏;2015年,《太行览胜图》被石家庄美术馆收藏;2016年,他的三幅力作《华峰夕照》《溪山览胜》《太行牧歌》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2018年,《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被人民大会堂收藏。这些荣誉不仅彰显了贾国英作品的艺术价值,也进一步提升了他在艺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盛世丹青太行魂
——贾国英工笔山水画艺术鉴赏
□赵宁环
我对贾国英的了解,是从他的《名家画名山——太行山专集》中的十三幅原创作品开始的。这十三幅作品给我带来了强烈震撼,犹如中国画坛一段离散千年的梦影突然聚焦在我的面前。那古雅的设色、恢宏的构图、久违的宋元文人意趣,加上古意高远、格调独特的笔墨意境,足以让人拍案叫绝并沉醉其中!唐朝诗人刘沧曾以“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的诗句来描绘太行山色,而贾国英笔下的太行山水,则以另一种笔墨语言诠释着这位太行之子对故乡山水的深情凝望。他的画作不仅凝聚着对太行山深沉的感悟与炽热的情感,更将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张力与审美意趣展现得淋漓尽致。观者驻足画前,仿佛能透过层层叠叠的山峦云雾,触摸到太行山雄浑的脉搏。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为人们开启了无限想象的太行美学之门,也为中国绘画的鉴赏提供了崭新的维度。正如国画大师黄宾虹所言:“天地万物,均有不齐,常待人力补充之”,贾国英正是将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完美交融,在画境中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太行山,横亘于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之间,是中华大地上一幅用亿万年光阴细细研磨的巨制长卷。当黄山以奇松怪石演绎着造化的精雕细琢,当泰山以帝王封禅的紫气笼罩着庄严神圣,当华山以千仞绝壁书写着造化的惊险笔触,太行山却以另一种雄浑磅礴的气势,在天地间铺展出震撼人心的山河史诗。贾国英正是一位以太行为创作母题的当代工笔山水画大家,其艺术成就犹如太行雄峰般屹立于中国画坛。观其作品,目光所及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我牵引至画境深处,他可以将有吞噬天地之美的苍茫太行以工笔之法徐徐推展开来,山石肌理如刀刻斧凿,云雾缭绕间又见写意之灵动。这种工写相生的技法,恰似先生为人处世的态度,严谨中不失豁达,传统里蕴含新意。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让我悄然驻足,更在心底激起层层涟漪。
作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贾国英工作室导师,他以精工细腻的笔触、古雅清丽的设色、恢宏深远的构图,开创了当代工笔山水画的新境界。其作品不仅被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以及徐悲鸿纪念馆等国家重要机构列为馆藏珍品,更成为艺术收藏界瞩目的焦点。
贾国英的艺术成就获得国家文化机构的权威认可。1997年,其四幅力作被徐悲鸿纪念馆收藏,成为该馆当代工笔山水画收藏的重要标杆;2002年,《山醒》入选“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展”并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奠定其在全国美展中的学术地位;2013年,《太行云顶》成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北戴河服务中心的陈列珍品;2016年《华峰夕照》《溪山览胜》《太行牧歌》三幅巨制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这些国家重要场所对其所悬挂艺术品的要求是极高的,这也恰是对贾国英艺术价值肯定的最高注解。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其创作于2015年的《太行览胜图》被石家庄美术馆所收藏,这件作品以“三远法”构建的太行全景,既展现了荆浩《笔法记》中“度物象而取其真”的古法精髓,又融入了现代构成意识,堪称“古意今情”的典范之作。正如现代工笔画院院长王天胜所言:“贾国英的作品是传统工笔山水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这种转化既保持了青绿山水的华滋浑厚,又赋予其时代的精神气象。”
贾国英的艺术突破,还在于其构建了工笔与写意、色彩与水墨、传统与现代的独特美学体系。他深研五代荆浩“六要”理论,将关仝的峭拔、董源的温润、李成的寒林融汇于心,又以现代色彩观念重构青绿体系,正如其《四季山水条屏》所展现的,春之青绿、夏之赭黄、秋之朱砂、冬之墨青,既是对传统设色技法的突破,更是对太行四季轮回的诗意诠释。这种艺术探索在艺术市场引发强烈共鸣。有收藏家曾说,贾国英作品的稀缺性在于其“三绝”——绝在技法,精工而不匠气;绝在意境,雄浑而含文雅;绝在传承,古法而开新境。
当我们审视贾国英的艺术轨迹时,不难发现其作品的艺术内核始终锚定于太行精神——那是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对笔墨传统的虔诚、对时代审美的回应。从市场认可到收藏秘箧,贾国英用三十年太行写生铸就的艺术丰碑,正在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不可忽视的价值坐标。正如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所言:“贾国英的艺术实践证明,真正的传承创新必然经得起学术审视与市场检验的双重考验。”这或许正是其作品既能悬挂于殿堂,又能受到市场追捧的深层密码。(作者系著名书画鉴赏家、艺术评论家、作家)
贾国英作品
万山红遍
高士图
高山流水
江山红
一道清溪冷,千寻碧嶂头
华峰夕照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太行牧歌
编辑:于永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